中国古代金银工艺的种类有哪些?
鎏金
也叫“涂金”、“镀金”、“火镀金”。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在铜或银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物表面,且不易脱落。鎏金工艺战国时期就有了,但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直到梁代才出现。鎏金工艺源远流长,此后的各朝各代也一直沿用它。
镶嵌
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浅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
锤鍱
利用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制成的。
金银错
所谓“错”,《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错,金涂也”,也就是鎏金,后来金银错的意思逐渐引申为镂金,也即一种镶嵌工艺。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这种工艺产生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为运用,东汉以后逐渐衰落。
掐丝
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称为掐丝。此项工艺不仅在宝石、金银饰上运用,珐琅器也运用,如掐丝珐琅器等。近世掐丝工艺运用最广的就是景泰蓝。
錾花
錾花是使用一整套具有各种基本图形的錾子,通过锤击錾子,使金属表面呈现凹凸花纹图案的一项工艺。这种工艺能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非常和谐。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此后历朝各代均沿用。
累丝
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累丝。不仅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亦是匈奴金属编丝工艺的杰作。
炸珠
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