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第二套人民币3元纸币价值
3元面值人民币属于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也是唯一一套3元面值人民币。该套钱币由我国委托前苏联印刷,采用了防伪技术。其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防止“真版假币”令我国金融秩序受到“扰乱”,中国人民银行于1964年4月15日起限期一个月收回。1964年5月15日,3元人民币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对于存世量很少的1953年3元人民币,其保值增值的机会非常大,所以1953年3元人民币价格先不看新旧情况,稍微新一点的其市面价格都有4万多了。虽然如今1953年3元人民币价格非常可观,但往往会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迫切想得到1953年3元人民币,就鱼目混珠,市场上赝品也越来越多了。所以,投资者就得擦亮你们雪亮的眼睛了,因为除了品相导致的1953年3元人民币价格差异外,真品与否也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有些品相全新,但价格低得离谱的,这时投资者就得好好辨认一下该纸币的真伪了。
1953年3元人民币存世量很少更是让收藏家认定了其收藏价值,相信其价格下跌的可能性极小,于是大家都放心的收藏了。但是,不得不提醒投资者们: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钱币市场具有泡沫性。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3元纸币曾有人说是假币,虽然这种面值纸币很奇怪,不过它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枚面额三元的纸币,那么为什么会采用面值3元人民币呢?
时间紧迫,印钞能力不足
印钞厂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导致的。当时我国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对大面额钞票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所以二版币中的大面额钞票要委托苏方代为印刷,其余小面额纸币的钞票纸,也大多要靠苏方提供。
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钞票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印刷的工作量,即使是苏方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这样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苏方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