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欠资邮品的研究

  近几年来,人们对欠资邮品产生了越来越厚的兴趣。对其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种类的伪品,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下面,谈谈我们的研究心得。

  从大清邮政开始。大清邮政的第二套欠资邮票,是向英国华德路公司订制的,俗称“棕欠资”。其中的半分、四分、五分和贰角4种面值票,因运到中国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未发行。其后虽然作为加盖中华民国临时欠资邮票的原票使用,但仍有少量新票流出。我们碰到的正是未发行票中的五分票。此票为某知名邮商推荐。收到该票时,我们发现它无背胶,与“棕欠资”真票对比,发现其票面色泽不够鲜亮而且显红,尤其是票面中部往下更甚。棕色票本不宜用红色加盖,而“棕欠资”五分票正好是用业作为以红色加盖宋体“中华民国”的原票。虽然我们喜爱未发行票,但此票有异且听说几十年前就有伪品出现,所以只好舍弃,以免后患。

  中华邮政发行的第6套和第8套欠资邮票,俗称“黄欠资”。前者为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的第二版欠资邮票,后者为香港商务印书局印制的欠资邮票。两者差别细微。本来,存世的黄欠资封较常见,黄欠资新票更便宜,可做伪者却因此大肆制造所谓的“欠资封”。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封上使用的上海邮戳大多是真戳,非常能迷惑人。据说,使用真戳炮制的上海寄苏皖地区的假封,还成批地发往乡下,借口为下乡收购而得,让其他上上当收购后再转手各地。

  民国后期,其欠资邮票根本无法适应邮资得急剧变化:所以这阶段的欠资邮票几乎没有使用。新票存世量极大,目前市面上的价格也极便宜,而真正贴用欠资邮票的实寄封却极难得。这种情况,当然也是做伪者钻空子的机会。由于新中国初期的欠资封已经成为热门邮品,所以也成为造假者的目标。新中国第二套欠资邮票的实寄封,比较难得。可做伪者是如何将此封变造的呢?很简单,刻一个“欠资”戳在封背一盖,再手书“过重”“1600”,贴上红欠资800元以连票,销上日戳,一个非常难得的“红欠资”实寄封便出现了。可仔细一看,好端端的为什么把收信人的地址、姓名涂掉?原因是盖再红欠资票上的邮戳和封上的地址凑不到一起,尽管这个邮戳是真的上海邮局投送的邮件很少不盖落地戳的,可是此封的落地戳却不见了。我们将灯光放入信封,就会发现,原来是落地戳被红欠资双连票遮盖住了。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凡是超重的欠资实寄封,一旦拿到手,都应该考虑,是否是真超重而欠资;因为这样的欠资封容易造假。

  “临时中立”欠资邮票6种只在福州一地售用,时间短,用途不广,存世少,也很珍贵。这样的珍品当然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1996年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我们花了6800元拍下一枚加盖“临时中立”4分欠资票,销“福州”邮戳。为慎重起见,我们请在场的鉴定员徐星英和谈佐麟先生帮助鉴定,才结均确认此票是伪品。我们当场退拍。

  欠资伪票有,欠资实寄封也屡见不鲜。有一件民国初期从东北兴京寄北京,销“奉天”“第四段”火车邮戳的掉票残封。做伪者利用封上邮戳年份不清,补贴上3枚大清“枚欠资”2分票。为了吸引人,其中一枚还特别采用过桥联。在补接邮戳时外圈衔接不齐,不同的墨色也可认辨。最弄巧成拙的是在封背草书“二月廿九日”。试想,销票戳是二月廿五日,奉天戳是二月廿七日,第四段火车戳是二月廿八日,北京戳是二月廿九日。草书的“二月廿九日”应是收信人接收信件时所写。而在民间,一般发信人才会竖式大写日期,收信人小字书写接收日期。

  也许我们对中国的欠资邮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希望这点滴经验能够对集邮者鉴别真伪有所帮助;同时也引起大家的注意,加强鉴别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