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收藏与整理
一、邮票的分类留存
无论是新票还是信销票,收集后都要进行分类处理。可以采取两种分类整理方式:一是传统性整理,将邮票按国家、发行日期或志号顺序整理;二是专题性整理,按所集的专题归类存放。
传统性整理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办法。如果一个集邮者有收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邮票,那么,就可以把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邮票归放在一起。对一个国家发行的邮票,可以根据发行日期或志号顺序进行整理。专题性整理是近几十年来比较盛行的办法。_。集邮者可能根据自己所集的专题,按邮票图案或发行目的分类整理。如按图案可分风光、名胜、动物、植物、文学艺术`_、体育运动等类别加以整理;按照发行目的或用途可分附捐邮票、慈善邮票、欠资邮票、军人贴用邮票等加以整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分类整理,最好能借助邮票目录进行。如对外国邮票,要查明邮票是哪个国家发行的,哪年发行,图案内容是什么,全套有几枚等。对我国发行的邮票,也应按目录介绍的情况进行整理,查阅与邮票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不断开拓自已的知识领域,从而通过集邮增长知识,不断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经过初步分类之后,就要注意选择那些作为自己保留的收藏品,而那些可以赠送邮友或用以交换。因为对于一个集邮爱好者来说,除了自己喜欢而收藏的邮品之外,往往都有一些“复品”。一般情况下,在相同的邮票或邮品中选出最完好的作为自己的收藏品,再用复品去换取自己所需的邮票。在精选自己留存的邮票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评定邮票的完好程度:一方面,邮票本身完整无缺,没有折痕,边角齿孔完好;另一方面,邮票票面图案清晰,未受邮戳戳记的影响。达到上述程度,就是上品相的邮票。假如邮戳墨迹过深过浓影响了票面整洁,就应该视为下品相的邮票。选留藏品还要看复品的多少而定。在没有复品的情况下,即使邮票的品相不是上相,而是中品甚至下品,也只能暂时保留,待收集到品相上好的再进行调换。
二、洗邮票的技巧
一个信封到手后,首先要仔细观察和斟别,确定它有没有保留的价值,倘若认为有保留的价值,一定要刀下留“情”。经确定没有保存的价值后,再将信封上的邮票(距票沿约1厘米处)连同衬纸(封皮)一起剪下来。千万不能把邮票从信封上直接揭取下来,因为不论怎样小心,邮票都容易被揭坏。待集了一批后,就可以按信封的纸质,如白纸、牛皮纸或其它颜色的纸进行归类,洗揭邮票,让邮票和信封“分家”。
将带纸衬的邮票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容器中(如干净的脸盆等),冷水或温水都可以,但不能用开水。通常情况下,浸泡10-30分钟左右,邮票就会自行与封皮脱离。用手指、干净的毛笔、湿润的药棉或柔软的湿布轻擦已经分离出来的邮票正反两面,去掉污迹、胶水或浆糊等,直至邮票图案清晰,背面无滑粘的感觉为止。清洗时,应多换几次水,以水不再混浊为准。否则,邮票晾干后不会平,甚至会起褶、发黄、生霉点。在浸洗邮票时,有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掌握浸泡时间。浸泡时间过长的话,纸质稍差的邮票会变得过软而容易被撕破;二是操作要细致。邮票因被水浸湿后,容易受损,操作时要格外小心,稍一用力过猛,就有可能损坏邮票;三是分类别浸泡。带不同纸质封皮的邮票同时浸泡在一起,容易相互污染。特别是邮票上所使用的油墨不同,遇水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要注意采取分类虽进行浸洗。
把漂洗干净的邮票逐一检查后,平放到吸水纸上阴干,也可用吸水性比较强的普通白纸。待邮票大体上有七八成干后,再夹入里面最好是没有字的平整作业本里,必要时可在上面适当压些较重的东西。经过多次反复,就能得到干净、平整的邮票了。
我国最早的邮票是发行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的大龙邮票,对于大龙邮票发行的具体日期,集邮界则一直持有不同看法,有的说是7月,也有的说是8月,但谁也无法拿出实物来论证。许多人为此发出这样一个感叹:要是有人能留下一个首日实寄封该多好啊!这个历史遗憾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收集邮品特别是整理邮票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