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邮之王——“红印花”邮票
红印花加盖邮票历史地位独特,存世罕见稀少,所以被称为华邮之王,红印花原票系雕刻版印刷,刷色为红(可分为正红、朱红、绛红),图案上部为“CHINA”,下部为“REVENUE”,中央面值3CENTS。由于这些特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它指认为清末为推行印花税而印制的印花税票。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海关档案文献资料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弄清了红印花原票的真实身份。红印花原票不是当年为开征印花税而印制的印花税票,而只是海关拟在内部使用的一种收费凭证,从票券分类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看作广义“印花”的一种。
在中国邮票史上,红印花原票是“谜一样的邮品”——它原来的使命是作为晚清海关复出口派司制度完税凭证上的背胶印花,但自1896年9月18日在英国印竣并运交上海江海关之后,印量达100万枚的红印花原票却没有一枚当作印花使用过。
它具有国名、面值和齿孔,但它并非邮票,却荣踞清代珍邮“前四宝”之列。有确凿的海关档史资料证明红印花原票共印了100万枚,后来用作加盖暂作洋银邮票只加盖了近65万枚,尚有35万枚红印花原票“人间蒸发”不知所终。
过去集邮界把偶尔发现的红印花原票称为“未加盖”或“漏盖”票,但1953年上海海关在清理清代海关旧档案时,却一下子发现夹在档案中的775枚红印花原票。这意外发现的“大金矿”却绝大部分在“文革”中灰飞烟灭。
1969年10月,邮电部军管会对邮票发行局邮票库、商品库资料档案室的邮票成品、设计原稿、印制原版、各种集邮品进行清查。最后决定处理原则如下:
清代发行的邮票,每种留少量(其中一枚贴册保存,一枚送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其余销毁;……被销毁的邮票品种包括:清代发行的海关大龙、海关小龙、万寿纪念、红印花加盖等23种各种面值邮票,其中也包括红印花原票。
在销毁邮票时,许多邮票工作者看到珍稀邮票化为灰烬,十分痛惜。当时中国集邮公司经理王安国说:“1959年我参加伦敦国际集邮展览会,吃、住费用,有一枚红印花原票就够了,这么多红印花原票要销毁,太可惜了”。他的话竟遭到军代表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