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刺绣工艺品的收藏价值
刺绣是我国一种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到了周朝,则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战国时期绣有龙凤图案的制品,可算是较早的刺绣品;宋代官府还曾在苏州设有“绣局“,进一步提升刺绣艺术。
明清时期,刺绣广泛用于宗教与家庭用品,如佛像、烟袋、荷包、枕顶、帐帘、花肩、童帽等。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绣坊,有专为皇家刺绣的官坊,也有为百姓加工制作的私坊。随着刺绣工艺的兴盛促进了流派与风格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着名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另外还有京绣、瓯绣、粤绣、汴绣等。刺绣工艺是以针代笔,以线作墨,运用各种针法技巧表现绘画艺术的织绣作品。
仙居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永安溪沿岸的仙居人民,已形成祖辈相传的传统工艺。绣制方法多采用:锁绣、盘金绣、平绣、戳纱绣、十字绣、打籽绣、剪贴绣等多种针法。该工艺以书画为稿本,在剪纸与想象画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针法刺绣。多以民间喜闻乐见和吉祥如意的图案为题材,绣制出具有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品,绣品不仅图案精美,还具有极高实用性与装饰价值。
藏于《仙缘博物馆》内民间刺绣工艺,其内容丰富,绣制复杂,针脚平整,色彩绚丽,品种繁多。其内容有:童背褡、童帽、痰兜袋、下巴拦、枕顶、花肩、绣花鞋、衣袖、帐帘、围裙、肚兜等等。无一不表现仙居人民祖先具有深厚的刺绣文化工艺与审美情趣,从而弥补了本地区一些历史性珍贵的实物。
解放后,在毛泽东主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刺绣工艺得到了发展继承,又有创新,深为人民所喜爱。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仙乡大地。仙居花边厂创办后,民间刺绣艺术在仙乡各地展开。主要分布在田市、李宅、官路、寺前,淡竹、安岭等地,使仙居刺绣工艺得到空前发展,其产品畅销国内外。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城内一些十字绣商铺兴起,民间仍存刺绣香包、八卦等工艺品,具有深厚的宗教色彩;还有一些工艺品厂家把刺绣工艺涉农信息服务大全品远销国外,使传统工艺得以继承与发展,是本地区不可多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同时能够得到全社会共同研究与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