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集邮就是要发掘潜力品种

  我是一个普通的集邮爱好者,在集邮的过程中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过一些学费。主要是选购邮品不当,该买的不买,不该买的反而买了。譬如90年代买的编年型张,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在面值以下徘徊。这能怪谁呢?只怪自己太傻。于是我吸取了教训,借鉴了资深邮人的经验,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三不买”的规矩,没想到还真管用,从那以后我所购的邮品不但不贬值,还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值。

  我给自己定下的“三不买”规矩,一是不买被宣传的邮品。事实证明,凡是被宣传的邮品,几乎都是编年邮品,都是被“炒”作的邮品,都是价格虚高的邮品,都是迟早被打回原形的邮品。而实实在在涨价的,却是未被宣传的邮品。例如老纪特、文革、编号票涨势凶猛,并未见有人刻意造舆论去推升,都是自然增值的,这种现象是有目共睹的。二是不买最易见的邮品。集邮图的是稀罕,图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买些你有,我有,他有,人人都有的邮品,邮量再多,也没有收藏的价值,激不起集邮的兴趣。三是不买价格太高的邮品。这并不是说高价邮品就没有上涨的空间,而是上万元的邮品对多数集邮者已是财力所不及。其实现在的高价邮品当初都是按面值发售的,甚至是不限量的。例如文革邮票发行时就是普通邮票,各个邮局都能买到,我就曾用它寄过好多封信,直到集邮活动恢复以后才成为集邮品的,才称之为“文革票”的。只是随着集邮者对它的追逐,价格才被不断的推高,直到目前已成为昂贵的邮品了。

  从30年来邮市的运行情况看,邮品大千世界确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要靠集邮者去发现,去发掘。我在前几年从邮市上以每枚2—3元的价格收集了一些很普通的语录封,现已都实现了翻番。这个例子虽不敢言有代表性,但至少能证明在低价邮品中不乏有潜质的品种,现在的高价邮品不都是在低价位涨起来的嘛!如果从收藏的角度去集邮,那就大可不必从众,还是去邮市、去地摊上寻找、捡漏、淘宝才有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