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了解中华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

  1876年,清代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获北洋大臣李鸿章同意开始试办海关邮政。1878年,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海关试办邮政,同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1885年年底发行第二套邮票(小龙邮票)后使用量日渐减少。第一套邮票在使用期间未正式命名,集邮家们认为第一套邮票和第二套邮票两者图案相似,但票幅不一样,前者较大,后者较小。为了便于区别,前者称为大龙邮票,后者称为小龙邮票。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时,中国邮电部正式将其定名为中国大龙邮票,简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为铜质印模,雕刻师用纯手工逐枚刻制,即印刷前先把二十五个子模拼成5*5整版,捆紧,然后印刷。印完一批即把子模松开,放置一旁,然后再印刷其他面值的邮票。需要再添印时,找出松散的子模重新拼版印刷。

  大龙邮票全套三枚,面值分别为关平银一分(黄绿色)、三分(朱红色)、五分(橘黄色)。主图为龙,龙首呈正面,龙身弧形弯曲,四条腿,每腿五爪伸向图案四角。龙上方有云,下为水,水中有石,图案正中位于龙头下方有一颗火焰珠。大龙邮票共分三期发行。第一期于1878年发行,纸质韧薄,略呈透明,俗称“薄纸大龙”,这一期印制数量最多。第二期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距离加大,故称“阔边大龙”。除三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五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五黄分,全张新票为孤品。第三期于1883年发行,纸质稍厚而不透明,故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大龙厚纸光齿”,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大龙厚纸毛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