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枣红一角纸币的历史
1967年12月15日,枣红一角纸币发行,2000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第三套人民币退出流通市场,因为枣红一角整体的主景颜色是枣红色,所以被称作枣红一角。
其实枣红一角跟背绿一角是有一段渊源的,枣红一角是背绿一角的前身,由于枣红一角发行没多久,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被认为翻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早在1971年就被紧急收回,并且被大量销毁,所以很多老一辈都没见过也是正常的,存世量骤降。后来就发行了被大家称为第三套人民币币王的背绿水印一角。
第三套人民币的公认五大珍稀品分别为1960年枣红1角,1962背绿无水印,1962年背绿水印,1960年2元古币水印,1960年1元古币水印。其实枣红一角价值到了今天如此之高,离不开它的设计和印刷。第三套人民币60年枣红1角的正背面都是双凹印刷的,触摸正背的花纹,银行名字等有极强烈的凸凹感,它的设计及规格承接了第二套纸币的风格,是第三套纸币中比较特别的票券,是我国独立设计印刷的第一版纸钞,是第三套人民币的首发票券。
1960年发行的枣红色一角人民币,是中国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珍贵品种,存世量都要比其它品种少得多,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都了。相比于其他品种都有非常多的版本,相反,1960年一角纸币只有枣红一个版本,采用的是空心五角星水印钞票纸印刷的,由于水印分布稀疏,有时会由于深色油墨的掩盖导致找不到水印。所以有人提出“无水印版”的概念,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枣红一角只有一个版本。
枣红一角是非常有升值潜力的,相等地,存世量也非常有限,但是大家有能力收藏的话需要注意辨别真假。
然而,枣红一角纸币之所以贵,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存世量约10万左右。枣红一角的珍稀在于,存节量极少,是第三套人民币中最早发行的纸币,由于当时印制成本高,枣红一角币没有像其它纸币实行数次或多次的印制发行,流通时间长达9年,消耗大量的全新品纸币,到现在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
二,枣红一角又是一张带政治色彩的纸币,下面主图案的劳动者向右走,在那个年代,右倾主义是被打击改造的对象,于是这张小小的纸币引起一阵轩然大波,被认为是右倾主义的纸币,在那年代跟本无法流通,所以几年后被背绿所取代。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枣红一角纸币成为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五大珍稀品之一,其收藏价值仅次于币王背绿水印角。
人民币收藏市场一向火热,很多币种都成为了市场炒作影响下的宠儿,身价不断翻番,其中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枣红和背绿一角纸币更是万千宠儿中的焦点,受尽世人的热捧。
虽然很多人对枣红与背绿争相追逐,但真正知道他们历史的人并不是太多。
枣红一角,最早发行于1962年,由葛维墨与吴彭越两位大师主刀,采用双面凹版印刷。背绿一角作为枣红一角的继任者发行于1966年,由侯一民与吴彭越两位大师主刀,整个版面的设计较枣红一角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枣红一角崎岖坎坷的一生
枣红一角一生的命运可以说崎岖坎坷,还没发行就已经面临停印和改版,而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当时,青年学生是一角券的主要接触者,票面改革是为了给青年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启示作用。
另外,当时我国经济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各项经济建设百废待兴,与苏联关系也出现了恶化,各种苏联援华项目都无奈停工。这就最终导致了枣红一角由于印刷难度大,无法满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遭到了国家的停止发行。
背绿一角短暂的一生
在国家正式停止枣红一角的发行之后,背绿一角便应运而生。由于枣红一角在技术上、材料上、产量上以及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上都已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求,所以背绿一角的诞生便肩负起了这历史的重任。
要生产背绿一角,首先要有印制钞票的纸张,于是纸张的设计生产成了首要问题,为此国家特地在河北保定设立钞票纸生产厂,并于1960年成功生产出首张专用钞票印刷的纸张。之后的1963年,背绿一角开始正式印刷,1966年正式发行。不过背绿发行之后不久,新的麻烦随之出现。
背绿水印1角在颜色和图案上与之前发行的2角券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在实际的市场流通中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再次对1角券进行改进及重新设计,背绿一角从此在第三套人民币的队伍中消失匿迹。
在钱币收藏市场上越是有一定历史故事的币种越容易被收藏爱好者追捧,所以无论是枣红一角还是背绿一角都因为曾经的那些起起伏伏的经历变得更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