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青铜剑去哪里鉴定才靠谱?

  青铜剑为何在国际收藏市场上那么火,因为青铜剑是我国古代很有特点的一个标志,而且大多数的青铜剑的年代都是比较久远的。青铜剑,古代兵器的收藏魅力不容小觑。古代兵器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真实记录了中国兵器发展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真切感受古代将士们冲锋陷阵的热血和痛快。1995年,堪称国宝的越王勾践宝剑的回购价为120万元。2006年,乾隆年间御制重器“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在香港苏富比拍出4604万港元;2008年10月8日再次上拍,拍得5890万港元。

  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青铜,即红铜与锡、铅、镍、形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商周时称金或吉金,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能铸造出用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器物,生产工具替代原有石制工具。它的出现对人类生产力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因此称为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有三千年历史,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遗址出土的一件单范铸造铜刀,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青铜冶铸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代前期造型轻薄,纹饰简单。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造型厚重华丽,纹饰以兽面纹、葵龙纹以及各种动物纹、几何纹为主,表现了神权思想。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风格趋向简朴,纹饰以粗线条的窃曲纹、重环纹为主,长篇铭文增多。春秋后期至战国,造型精巧,纹饰以活泼的动物纹和复杂细密的蛹蛹纹、云纹为主,细线雕刻的狩猎、宴乐、攻战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图像流行,并出现以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的各种图案和画像的新工艺。商周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纹样和铸造技术综合了绘画、雕塑、图案和工艺美术于一体,以纹饰精美绚丽,造型繁多而着称于世。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已成为中国考古学和美术史的重要分支。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称。剑身前端称“锋”,剑体中线凸起称“脊”,脊两侧成坡状称“从”,从外的刃称“锷”,合脊与两从为“腊”。剑把称“茎”。茎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的“格”,格又称“卫”。茎的末端常有圆形的“首”,首又称“镡”。茎上有的有圆形的“箍”。茎上常以绳缠绕,绳称为“缑”剑鞘也谓之“室”。短剑也称“匕”。考究的青铜剑的首与格等常以玉质做成,这种剑,一般则称为“玉具剑”。最早的青铜剑是商代后期的铃首剑。春秋晚期至战国可说是铜剑最发达的时期。铜剑一般都较长,有的长度几近100厘米。

  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它一般是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的。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发展历史,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即已出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高峰阶段,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称。剑身前端称“锋”,剑体中线凸起称“脊”,脊两侧成坡状称“从”,从外的刃称“锷”,合脊与两从为“腊”。剑把称“茎”。茎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的“格”,格又称“卫”。茎的末端常有圆形的“首”,首又称“镡”。茎上有的有圆形的“箍”。茎上常以绳缠绕,绳称为“缑”。剑鞘也谓之“室”。短剑也称“匕”。考究的青铜剑的首与格等常以玉质做成,这种剑,一般则称为“玉具剑”。最早的青铜剑是商代后期的铃首剑。春秋晚期至战国可说是铜剑最发达的时期。铜剑一般都较长,有的长度几近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