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大泉五十铜钱范
小铲子一样的东西——古代的铸钱用具。
看着这件钱范,让人想起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中国人对铜钱的各种称谓,里面透露着爱恨交加、时而鄙弃时而渴盼的复杂情感。
周朝有一种铲形的耕具叫钱,金属铸造,最初它是交换媒介物,后来金属货币仿其样式制造,“钱”就成为货币的通称。
泉的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样流通不息,古人又将“钱”称作“泉”。王莽篡汉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刘”字“卯金刀”结构之“金”相同(均指繁体),犯了他的忌讳,便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泉”字由“白水”两字组成,所以王莽新朝还称钱为“白水真人”。后世文人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也喜欢称“钱”为“泉”。
洒脱的晋人鲁褒在《钱神论》中,将钱称为孔方兄,这是怎么回事呢?
铜钱设计为外圆内方,这是“孔方”的来历。又因为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人们对其“称兄道弟”,称为“孔方兄”。
晋人还有“青蚨还钱”之说。干宝在《搜神记》中说,有一种虫子叫青蚨,它生子在草叶上,大如蚕子,取其子,母青蚨无论远近都会舍命飞来。以母青蚨血涂在钱上买东西,无论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则传说,充满了钱久用不减的狂想。
还是晋人的段子,风雅的王夷甫从不提“钱”字,老婆想趁他睡熟时让婢女拿钱把床围起来。他醒来后,气得连叫婢女“举却阿堵物”。“阿堵”为当时人们的口语,意为“这,这个”。
宋朝人就不像晋人那样矫情了。宋人张循王家中富有,怕人偷,他让人把每一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为“没奈何”。这个称呼充满了因财富而生的炫耀自得。
至于西方世界,关于金钱最有名的话,当是莎士比亚剧作《雅典的泰门》中那段著名台词:“咦,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你惯会在乱七八糟的列国之间挑起纷争,我倒要让你去施展一下你的神通。”相较中国东方式的含蓄,泰门的态度更直截。
新朝“乌托邦”般的币制改革
看着濮阳馆藏“大泉五十”铜钱范,我的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它该咋用呢?
“其实这件是钱范的面范,还有个素面的背范,馆内没有收藏。铸造时面范背范两件合在一起。面范每个铜钱模正中心有个小孔,是准星。背范每个铜钱模正中心有个小尖,小尖插入小孔,背范面范才能扣得严严实实,这样,铜液顺着柄端的浇铸口倒进去,顺着浇铸槽、小支槽流入各个铜钱模,背范面范扣死了,铜液不泄漏,铸出的钱就会非常圆非常规范。如果对不齐,铸出的钱错范,钱不圆。”濮阳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王义印先生说。
这件钱范范尾略呈燕尾形,范背面有两个横向榫式范支脚,铸钱之后,用手握住支脚,可以把背范面范分开。铸成的铜钱,还要经过打磨。
铜钱范怎么来的呢?
1980年,安阳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张宝林等人在汤阴县金属线材厂的废品中发现了它。当时工厂生产用的铜料很缺,张宝林用了差不多7.5公斤铜质古钱币和厂里进行交换,才得到了它。之后入藏当时的安阳地区文管会。1984年4月,濮阳市博物馆成立,就由馆内收藏。
从上面的钱文“大泉五十”我们可以断定,这是王莽新政时期所铸钱币。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皇帝,他的新政史家评判不一,他的脸孔也被涂抹上多种色彩。他的改革,被后人称为“乌托邦”的试验,技术主义的失败,有着令人叹息的扭曲风情。在他的多项改革中,币制改革是重要一项。
王莽当政时,托古改制,先后实行了四次货币改革,简单地讲,第一次是铸“大泉五十”,造“金错刀”、“契刀”;第二次是铸“小泉直一”;第三次是推行“宝货制”,即“泉货六品”,“布货十品”等;第四次是新铸“货布”、“货泉”、“布泉”等。
四次改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货币体系,他给钱币组织了一个家庭,排了辈分,有大钱、壮钱,还有幼钱、幺钱、小钱。除了钱,还有布,布币共十种,一级只相差一铢重,很难区别。他又按照上古的制度,把乌龟壳、贝壳也都当了货币。
在他的货币体系里,一个大布值十个小布,一个小布值两个大钱,一个大钱值五十个小钱,一个乌龟壳值十个贝壳,一个贝壳值半个大布,一个错刀值十个契刀,一个契刀值十个大钱。一个货布值两个半货泉……使用时必须随时换算,超麻烦。
除此之外,老百姓必须按照王莽的命令一次又一次兑换新钱币,结果“农商失业,贸易俱废”。国学大师吕思勉说王莽为人迂阔不切实际,随意乱改币制不合经济规律,“致祸速亡,莫甚于此”。
确实如此。货币太复杂老百姓换算不清,私下里还用汉朝五铢钱交易,一旦被抓就要被流放充军,罪名是“扰乱币值罪”。因私自铸币,也有许多人被捕、被杀、沦为奴婢,全国人口大减。币制改革加速了新王朝的灭亡。
“古今第一铸钱好手”
王莽的货币改革,一方面在政治上彻底失败,另一方面使钱币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只有宋代钱币艺术可与之媲美,他本人也被称为“古今第一铸钱好手”
王莽货币中的极品为六泉,即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六泉铸造工艺讲究,制作十分精细。当今收藏界,“壮泉四十”一枚就值人民币1.5万元。六泉若能成套,价值连城。本文所写钱范,所铸即为“大泉五十”。
“大泉五十”的意思是一枚当五十枚五铢钱的大钱,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汉五铢钱的两个半重,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这就意味着,新朝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为了防假私铸,“大泉五十”自是精工制造。
王莽还发行一种大钱,名为“刀平五千”,又称“金错刀”,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王莽除颁行刑法重重治罪外,还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
也就是说,新朝政府为了防假私铸,被迫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将“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无意中打造了中国钱币铸造史上的空前高峰,这一扭曲风情,令后人千年叹息。
新莽时期,不独“大泉五十”、“刀平五千”铸造精工,大多数钱币钱文清晰、书法秀美,无论从设计、铸造、书法等各方面来看,均达到空前的高度。
长安是新朝主要的铸钱中心,但在地方上,也设有铸钱作坊,《汉书·王莽传》说王莽“遣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目前不少地方已发现有新莽的铸钱遗址,如河南南阳、巩义和内蒙古宁城都等地,均发现有钱范等物。从各地出土的范模来看,有铜、铁、石、泥四种,但以泥范或铜范为多。
值得一提的是泥范叠铸法,这是一种先进的铸钱工艺,即先用铜范母扣出片状泥范,泥范经过烘干和烧制后,成为红色或青灰色陶制品,然后取这种范几十副重叠在一起,外面包上草泥土,从顶面灌铜口注入铜液进行浇铸,一次可铸一百几十枚铜钱。工效高,铸出的钱币质量也很好。
改革家?阴谋家?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即公元前45年,最初他是位饱读儒家经书、受人爱戴的儒家知识分子。当上大司马后,他也多行善事,博得全国上下的好评。称帝后,他试图进行社会改革,但因种种原因改革失败,他凭空构造的理想大厦迅速土崩瓦解,自己也身败名裂。
后人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行文比较客观,对王莽事迹和众人评价都如实载入,以至于他撰写的《王莽传》达156页,成为《汉书》中最长的一篇。他在《王莽传》中对王莽称帝前良好品德有明确称赞:“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在家必闻,在国必闻”。针对王莽的败亡,班固认为,“色取仁而行违”,即表面装成仁者的样子,实际行为却违背仁道。班固还提到,王莽篡位后利令智昏,独断专行,祸害天下。这些评论虽然带有“袒刘”色彩,基本上还是符合史实的。
当代人如北师大博导周桂钿在其所著《王莽评传——复古改革家》一书中则认为,王莽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而不是篡逆者。
周先生认为,公元9年,王莽颁诏,宣布天下土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一律不得买卖。此举实质内容是冻结土地与奴婢买卖,以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过程,但他不顾社会环境变化和历史发展趋势,照搬古制,脱离现实,最终失败。
他所实施的五均六管制和币制改革,无视经济规律,盲目复古,也最终导致失败。
周先生还认为,王莽附会西周官制,朝中大臣的官名也都恢复古制。郡县名称变来变去,有的更改达5次之多,既无实际效用,也易招人反感。
王莽称帝后,丢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法宝——以高尚品德换来的民众支持,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说他曾律己甚严而待人慷慨,称帝后却变得既贪爱钱财,又待人刻薄。他死时,国库中还有60万两黄金,但他仅给前线官兵每人4000钱,全军上下普遍不满,军心动摇,接触到起义军后,一触即溃。
总而言之,王莽的改革措施,目的是要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但他脱离现实,托古改制,无视社会发展规律,自走绝路。他以周公,尧、舜作掩护,掩饰自己篡汉;他是研究《礼经》出身,所以在各种礼仪上处处都要按章办事,追求虚荣;在经济上,他的政策不但没有缓解社会矛盾,反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弄得民不聊生;在对外关系上,他妄自尊大,藐视少数民族,引来无休止的战争。
一个小小的铜铁范,令我们得以回顾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却令后人反复研读的朝代,也是本篇题内应有之义。
专家点评
濮阳市博物馆馆藏的“大泉五十”铜钱范,范内自柄至尾有一道居中的纵向浇铸槽,浇铸口开在柄端,全范共有36个钱模,所有的钱模都有小支槽与浇铸槽连通。有点像农田灌溉中的干渠和支渠,只是里面流动的不是水而是铜液。铸钱时,灌满的铜液就通过浇铸槽和小支槽流到每个铜模中,这样一次就能铸出36枚大小、形制相同的铜钱,每个铜模上都雕着“大泉五十”四字,篆书。
这件器物,制造端整,钱文字迹清晰规范,器形硕大,存世较少,是王莽新朝铸钱范模之精品,对研究当时钱币工艺有重要的证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