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春秋战国至唐五代铜镜表面包浆特点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工具。在发明铜镜之前,人们只能利用平静的水面来照脸。后来有了铜器,人们就用铜盆盛水来照脸。这种铜盆称之为鉴,所以,铜镜也可以叫着“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春秋战国至唐五代铜镜表面包浆特点。

  1、表面呈黑漆色者,俗称“黑漆古”。主要出土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如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等地,河南的南阳、山东一带也可看到。黑漆古镜表面两面漆黑发亮,没有或很少锈迹,常隐约可见人影。比如下面这种:

  2、表面呈绿褐色、青褐色者,俗称“绿漆古”。亦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其佳品也是周身无锈,图文清晰,色泽宜人。比如下面这种:

  3、表面呈灰褐色,古称“铅背”。

  4、表面呈亮白色、灰白色者,俗称“水银古”。有人认为这铜镜表面状态时由水银沁入,水银沾染而成,主要分布于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保存较好时两面没有绿锈,正面隐约可见人影,甚至可辨毛发须眉。

  5、表面覆盖透明物者,这镜也主要产于南方,此透明物虽然极薄,但凭肉眼仍能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

  6、表面明显呈现两种或多种颜色相差较为悬殊的镜,这类镜子在鲁西南较为常见,主要是黑白两色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