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拾元锯木犁纸币特征详情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建国之前,当时是国共混战时期,物价膨胀,币制混乱,而且各解放区尚未连成一片,经济上各自为政,各解放区都发行各自的纸币,造成了同面值的纸币购买力不等,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有横波纹水印和竖波纹水印两种,后者极少,纸色黄黑。
号码有大小及多种形体之分。号码形体有粗壮体和细瘦体两种,细瘦体若按字体大小可划分多种。
底纹由“拾”、“10”和花纹组成。
暗记:正面右图右侧房墙上有“M”,左侧有“A”和“田”;背面右侧拾字中有“光”,左侧拾字中有“明”;年号下有“在”;右下角花符上方有“前”。
此券新券较多,常见连号券,也发现有重号者。
注意事项
【名称】第一套人民币拾元锯木犁
【类别】人民币单张
【发行时间】1949年2月23日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面值】10元
【票面尺寸】122x65mm
【字冠、号码】三字冠、六号码
【图案及颜色】正面左侧锯木右侧犁田图主粉红色背面花符主茶色
【印刷工艺】胶印四色
【印刷单位】东北银行工业处佳木斯印刷厂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