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赏《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巧姐纺织”银币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具有悲剧意义的作品。由大观园中众姐妹的聚会开始,以众芳凋零,人去楼空为结局,金陵十二钗下场令人悲叹,非死则凄,巧姐最后沦回乡下以纺织为生被视为十二钗中最好的结局。

  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由于年纪尚小,巧姐仅有的几次出场几乎就是一个普通小孩子,处于陪衬地位,不少人觉得她戏份儿特别少,印象很模糊,不理解为什么她跟她母亲两个人都被排进金陵十二钗正册里。而也有人认为,作品八十回后的章节才是巧姐的重头戏。可惜的是八十回后的文稿已经遗失,令《红楼梦》留下了伟大的残缺之美,巧姐的结局也成了这份“残缺”中的想像部分,无形中也增加了巧姐的神秘色彩。所幸的是作者笔下埋下的“草蛇灰线”让结局有踪可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让人们可以想像到“伏脉千里”的巧姐从一个出身于公侯之门的千金沦为村妇的悲凉。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7月28日发行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6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5枚,其中一枚银币背面图案为“巧姐纺织”。

  币面上,曾经金枝玉叶的千金小姐蜕去了昨日的华贵,没有高髻华钗,没有锦衣绸罗,仅仅简束秀发,数朵小花点缀出了少女的清纯,鹅黄色布花套裙虽质地普通,但贴身的质朴依然显示出少女的婀娜与娇柔。墨蓝色布带腰上缠,坊间饰镯双手圈,更把乡间小家碧玉的装扮一展无遗。尽管失去了以前“穿的锦团花簇”、“绫罗裹大”的奢华生活,但已经长大的了巧姐并没有自哀自怨、怨天尤人,币面中可见手握织梭的巧姐双膝跪于蒲团,娇嫩的脸蛋并没有因生活而带来的压抑与不满,反而透露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富足与欢乐。一双聪慧的眼睛尽管对前景充满着迷惘,但做一个胸无大志的小女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镜面底面的衬托下,本色银多层次喷砂的纱车营造了贴切的背景氛围,使局部彩色的巧姐形象更显青春活力,朴素怡人。

  说到纺织,常让人想起神话中的“织女”,而巧合的是,巧姐正是生在七月初七,因此曾受过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并说可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贾府“势败”家亡”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勾通企图把她卖入烟花巷时,幸得刘姥姥把她救走避过大难,后把巧姐招入家里,与板儿结成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乡村生活。

  “碎萍残痕逐水远,散尽繁华一场虚;秋月春花惊暗换,苍岭荒村闻鸟呜。”该币用淡雅简朴的色调,创造的温馨盎然的清新意境,让人重新认识了享受新生活的巧姐,为《红楼梦》的悲情色彩注入了一抹温馨的暖流,实在精彩绝伦,堪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