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河文化第2组之嫦娥奔月银币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文字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文明的传承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而当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笔画基本定型之后,与之相关的书写形式就开始得以发展,于是汉字书法应运而生,并成为一门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直到现代仍然广为流传,闻名世界。
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汉字书法艺术,在我国1997年发行黄河文化金银币(第2组)的时候,就发行了一枚以汉字书法为主题的27克银币,该银币的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年号和龙造型的装饰图案;背面图案以“马”这个汉字为示例,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多种历史形态,从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到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上汉字演变的全部过程。
银币背面图案的中间是一块殷墟甲骨文的片段,虽然上面的文字看得不是很清晰,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上面所蕴含的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甲骨文可以说是我国文字的起源和鼻祖,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是我们研究文字演变过程的重要历史文物。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或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随后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而得名。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银币上甲骨文图案的下方是一位古人点着油灯,在纸上写书法的场景。看他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样子,让我们充满了敬意。就是这些书法家让我们的文字有了一种更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加了更多的内涵,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我们知道,汉字是我国的主流文字,它得名于汉族和汉朝,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的是楷书。虽然在现代社会,电脑和电子科技的发展,我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汉字书法不应该也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它应该以一种艺术和文化的形式得以保留和传承。
我们看这枚汉字书法银币上形态各异的“马”字,那些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往往更具形象性。随后出现的隶书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字体,它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它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再然后就是我们如今熟悉的楷书了。
每当看到这枚汉字书法银币时都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而关于汉字书法的解读,如今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