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银币的铸纹
首先,我们给铸纹下一定义,钱币的铸纹,就是钱币在铸造时候留下的纹理,这个定义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先从钱币铸造的工艺讲起,近代机制币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的,基本上就是把一个币胚放在一种叫模圈的东西里,然后放在二个图章(上模和下模)之间,然后用大力敲一下,这个币胚的正面和反面就被图章敲上了印子,由于模圈不是光滑的,模圈内有类似齿轮状的突出,敲下去后,齿轮状的模圈会像刀一样把银币的边齿给“割”出来。然后上下模分开,有一个叫抱钳的机构将币平推出去。
由于上下的冲击力很大,所以会在银币的表面留下痕迹,这就是铸纹的来源。按照这个理论,所有的用冲压工艺的银币都应该是有以钱币中心为圆点的向外扩散的同心圆铸纹。或淡或深,一圈一圈的,可是,事实是这样吗?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为了防止漏网之鱼,我拿显微镜看了很多很多的,都没发现银币有这样的铸纹,但是,这种现象毕竟还是存在的,我在本站以前的帖子查找了一下,还真有,就像这样,中心开花,一锤定音,清清楚楚。
所以,似乎可以推论,所有的银币都应该有向外扩散的同心圆铸纹,有的只是很淡,或者在流通过程中磨损了。
垂直于币的边缘,这个和同心圆理论对着干啊?要说磨损?为啥同心圆的铸纹磨损了,垂直的铸纹没有磨损?同心圆呢?哪里去了?更离谱的是这个:
有点像同心圆铸纹吧?仔细看看?再仔细看看?似乎不像吧?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有人把它叫做雨丝纹,很形象。但是为了把它和上面的垂直的铸纹区分我把它叫做半同心圆铸纹,因为我个人认为,这二种铸纹虽然形似,但形成的原理完全不同。
好了,现在我们看见了铸纹的三种形态:
1、同心圆
2、半同心圆的雨丝纹
3、垂直的银币边缘的雨丝纹
现在来说说我的看法,在铸币的工艺中,钱币产生铸纹应该是造币厂极力去避免的事情,故此大多数银币是没有肉眼可见的铸纹的。故此以上的几种铸纹是个意外。
如果,一个银胚,在一个光滑的模具,没有雕刻过的模具(你可以把这个模具理解成一个圆柱体)大力的砸下去,这个力量非常非常非常大,币胚是会形成一个同心圆的铸纹,但是币胚上是不会有任何图案的,就一个同心圆。
质询一、半同心圆铸纹。
特点:平行于钱币凸起的部分,但是现实的模具是有雕刻的,以上面的那个袁大头(半同心圆的)举例。对模具来说,嘉禾处是个凹坑,地是凸起的,在大力的挤压下,币胚的表面开始流动,往凹坑里流,凹坑填满了,外面还有银子要进去呢?
你的意思是这个币胚不平整?是的,嘉禾这里的币胚不平,凸起了。那人少的地方呢?人少的地方我们叫“弱打”,这是原铸纹!
质询二、同心圆铸纹。
特点:以币面中心为圆心,一层一层的向外扩散。
质询三、垂直的银币边缘的雨丝纹
特点:没有特点。
我的理解是一、模具应该是精心雕刻和打磨的,而不是粗胚,二、如是粗胚那应该有非常多的同心圆铸纹才是,可事实上比较少。但是他那个近代机制币的图给我一定的启发,所以我认为,垂直的银币边缘的雨丝纹可能是模具被刮伤,我看了一些垂直的银币边缘的雨丝纹的照片,我发现了很多雨丝纹基本出现在钱币的地,而不是章上。这是模具的最高点。可能是抱钳将银币推出去的这个过程将模具的最高点划伤造成的。因为在银币没有地方流动,币面如不平整的话砸下去应该是个小的同心圆。
总结
1、铸纹大体分为三种,一、同心圆二、半同心圆的雨丝纹三、垂直的银币边缘的雨丝纹
2、半同心圆的雨丝纹,和同心圆形成的肌理相同,属于铸造的挤压纹理。
3、垂直的银币边缘的雨丝纹可能是模具磨损造成的。但只要是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纹理都是铸纹,在极端例子中裂模也是一种铸纹。
4、因为造币厂理应保证钱币的美观,避免肉眼可见的铸纹。所以肉眼可见的铸纹是个意外。
5、铸纹是币胚不平或者模具磨损引起的。
6、凡是机制银币都有可能有铸纹,所以铸纹不作为鉴别银币真假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