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钟的分类
从功能上分类,中国古钟主要有四类:用于礼乐的乐钟,如曾侯乙编钟;为炫耀宫廷威严用的朝钟,如乾隆钟;用于报时的更钟,如北京钟楼大钟;宗教用的佛事钟,即佛教用的佛钟和道教用的道钟,如中国最大的佛钟永乐大钟。
从形体上分类,钟有两类。一类是圆形钟,这类钟的横截面是圆形的,朝钟、更钟、佛事钟属于此类,西方的教堂钟也属此类。另一类是扁形钟,其横截面为两段圆弧,似两片瓦合成,也称瓦型钟,中国古乐钟属于此类。
早在商代,出现了手执的铜铙,单个的打击乐器,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小不同、成组的编铙。周朝初期,出现了挂在架上的编钟,从而迅速推动了这种乐器的进步。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周中期,编钟进入鼎盛,成为一种礼乐器,在文化、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礼崩乐坏”,使得制作复杂、价格昂贵的编钟在战国后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东汉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中国有了佛钟、道钟,作为法器悬挂于寺、观。唐代以后,朝钟、更钟逐步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