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紫砂壶为什么会“发霉”?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尤其在湿坯干燥发白前,在泥坯的表面会产生白色斑点,类似江南黄梅天物体表面的霉斑,行内俗称茶壶“发霉”烧结后有的呈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有的呈类似无毛的生猪皮,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壶也成为了次品。紫砂壶为什么会“发霉”?由于盐析过程中盐类结晶时需要时间,干燥时坯体表面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结晶的程度。夏天由于气温度高,空气中湿度小,坯体表面水分挥发快,表面发白快,盐类不易在坯体表面结晶,故天热时结晶现象(发霉)不是太严重;反之,天冷及黄梅天则非常严重。

  那导致结晶(发霉)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泥料的渥堆、粉碎方式的改变

  历史上的泥料是放在露天日晒雨淋,雨水的冲刷使泥料中一部分可渗性盐随雨水流走,减少了泥料中的可溶性盐分。且一般的粉碎加工工艺是靠碾轮或破碎机撞击破碎,在泥块由大变小的加工过程中,天然泥料的盐分无法流失。

  原因二:泥料中加入的睡的成分的改变

  以前,紫砂泥料中添加水是河水、井水或天落雨,当时,自然界中污染少,水中几乎没有多少盐份。1958年后就开始使用净化水的净化剂,净化剂主要有聚铁类盐或聚铝类盐。这样,虽说水净化了,但剩下一部分净化剂产生的离子未沉淀而溶解在水中,故自来水中残留了很大一部份的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泥料中加入自来水也带入了大量的可溶性盐。当茶壶的泥坯干燥时,这些可溶性的盐也随水分蒸发从泥坯的毛细管孔口其浓度达到或超过饱和的浓度,产生盐析形成晶体。

  既然我们初步了解盐的析出的成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防止“发霉”。

  第一:加入盐来阻止盐析。

  也就是加入另一类盐,溶解度增大,从而降低或阻止盐析,但在今天“绿色、环保、自然”的文化中,天然的泥料中加入化合物的方法不值得推广、倡导。

  第二:就是我们倡导推广、采用的自然法,其主要重点是增加泥料都在露天摊铺的时间,并经常翻动,使整体都能得到雨水的充分冲刷。二是不在实用自来水,使用干净的天落水(雨水)或净水器制备的纯净水,并把浸泡的泥浆充分搅拌,沉淀后重新置换纯净水或雨水反复多次,效果更好。

  现在,由于紫砂生产趋于个体作坊制作,泥料加工大部分也是个体作坊在练制,一些名家、工艺师也都是自己在配制且各有秘方,但泥料加工工艺上缺乏相互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