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手表的红宝石
一只机械机芯的运作必须依靠各齿轮不停传递动力而进行。起初擒纵轮的旋轴、擒纵叉、摆轮轴杆以及行轮系的轮子都被旋入在黄铜夹板的孔洞中,这样的装置令机芯不断磨损,影响精准度。红宝石作为代表的宝石轴承被发现并广泛引用后,机芯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并得以延长寿命。
宝石轴承英文名字jewel bearing,宝石轴承是用宝石等硬质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宝石轴承主用于仪器仪表中。仪器仪表轴承承受载荷很小,但要旋转精度高、灵敏度好、使用寿命长。宝石具有摩擦数小、硬度高、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抗压强度高性能,能满足仪器仪表轴承的使用要求。制作宝石轴的材料有刚玉、玛瑙、微晶玻璃等。刚玉是氧化铝的体,有天然的和人造的。天然刚玉杂质较多,质地不匀,故人造刚玉应用最广。
一只机械机芯的运作必须依靠各齿轮不停传递动力而进行。在红宝石的重要功用没被人们认识之前,擒纵轮的旋轴、擒纵叉、摆轮轴杆以及行轮系的轮子都被旋入在黄铜夹板的孔洞中。
试想轴心不停在铜制的基板或夹板上转动,就好像钻木取火一样,磨擦既会带来磨损之余,所产生的金属屑又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结果转动的旋轴压力和高速带来的摩擦损伤,令机芯难以承受。直到1700年,一个瑞士人和两个法国人发现钻孔的红宝石作为表的轴承可以大大降低摩擦力和损伤,也显著地提高了机芯寿命,从此被广泛应用。可由于成本太高,当时只有高档机芯使用。1902年,人造红宝石被广泛应用,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同天然红宝石有相同的性质。所以简单来说,宝石轴承就是齿轮轴心的保护石。用穿孔的红宝石轴眼固定在夹板上,镶嵌在表中发挥轴承的作用。
它主要有四类:一类是作为轴眼用的,俗称“钻眼”,它镶嵌在一定部位上,使轮轴和钻眼相接触;
另一类是作为盖板用的,俗称“托钻”,它相当于机械中的轴承,可限止轴榫的上下晃动;
再一类是做摆钉用的圆形钻石;
最后一类是做卡子瓦或骑马脚的长方柱形钻石。
功能钻是作为手表机芯中轮系的轴承、圆盘钉、叉瓦等摩擦频繁运动件的最佳材料。既然宝石轴承是用来保护齿轮轴心,自然齿轮越多宝石轴承数目就愈多。一般说来,宝石轴承越多就代表机芯越复杂。不过复杂并不是一切,所以也不能单凭宝石数目就去判断一枚机芯的高低好坏。然而这个藏在机芯里的昂贵配件,到底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功能?
1、机芯中的一次伟大优化
最初,机芯中诸多部件如擒纵轮、行轮系等都是以旋入的方式固定的,并且采用黄铜等材质。后来人们发觉黄铜无法抵御细小的尘埃颗粒侵扰,会造成机芯摩擦受损。直到1700年,红宝石在机芯中的妙用才被发现,随后便一步一步地得到广泛运用。
2、机芯的24小时贴身保镖
虽然红宝石的存在的确让机芯更具美感,但这其实只是顺便的事。主要作为轴眼的红宝石将齿轮固定在夹板上,它的职责更像是机芯的24小时贴身保镖。如果没有红宝石,机芯中各个部件通过别的方式连接,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旋轴压力和摩擦损伤会对机芯的长久正常工作十分不利。而钻孔的红宝石作为表的轴承,就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压力和损伤,保护着机芯的寿命。
3、不以天然与否论英雄
天然红宝石珍稀难得,还是用在表盘或是珠宝上吧,作为机芯里的轴承,人造红宝石其实更适合!人工制造的红宝石相比自然红宝石而言没有杂质,所以质地更加坚硬均匀且耐磨,加工钻孔也更为方便,还可以自己调配最中意的“红色”。从20世纪初人造红宝石诞生后,机芯里普遍使用的就是以三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人造红宝石。
4、并非高端表的专利
运用红宝石减少摩擦其实是业内制造的习惯方式,红宝石目前被公认为是解决腕表机芯轴承位置机械摩擦和压力的最佳方式,且还具有一定的防尘功能。能如此显著提升腕表性能的方法,除了各个制表大师,即使是国产品牌或者非一线钟表品牌也都会运用到。所以,虽然在初期天然红宝石只有高端腕表中才会运用,但人造红宝石的出现则让这种制造方式迅速在机械腕表中得到普及。
5、数量多不代表品质高
红宝石并非越多越好,腕表中所运用红宝石的数量和机芯的整体构造设计及品牌习惯有很大关系,红宝石的多寡并不能说明机芯品质的优劣。近代的机芯中,被一致认可的红宝石最低配置是15颗,而对于如今更为常见的17颗来说,多出的两颗分别位于中心轮旋轴的上下两端。由于中心轮的旋转速度较慢,齿轮柄轴对夹板的压力及摩擦力相对较小,因此之前有很多制表师都会选择将这两颗省略。其实15颗也不是底线,19世纪时还出现过11颗和9颗。不管数量多少,大多数机芯中的红宝石数量是单数,极少情况下才会是双数,这是因为擒纵系统中的圆盘钉为单个,其他的都是成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