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翡翠的种分类
翡翠的结构:“种”在翡翠的商业评价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它表示翡翠玉质的优劣。对于颜色,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往往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评价玉质的直接标准一“种”而言,则是一致的,所以有“外行看色、内行看种”之说。玉石商人习惯把翡翠分成新种和老种,作者根据这种划分,结合显微镜下的观察认为,对于以硬玉为主的翡翠,所谓“种”实际上反映了硬玉矿物的结构和构造。
新种的翡翠,硬玉的颗粒较粗,玉质疏松,透明度差,肉眼能辨别。显微镜下观察为全晶质粒状结构。老种,硬玉的颗粒极细,放大镜下能见纤维状单矿物(俗称苍蝇翅膀),玉质致密,呈半透明状。击之,玉音清脆动听,显微镜下观察为鳞片状变晶结构或纤维状变晶结构,共生的辉石颗粒被揉皱、变形,明显经受过外力作用。
除结构构造影响翡翠的“种”外,翡翠中透辉石的含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若表皮能清楚见到透辉石放射状集合体,玉呈暗绿色,这类翡翠原料的底和色都不会令人满意,但是,它可能出现脉状或团块状的高翠。
在新、老种之间,尚可划分一个过渡的类型。鳞片状变晶结构和全晶质粒状结构并存,数量大致相等。
同一块翡翠原料新老种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特别是大块的砖料和花牌料,开“窗”的部分,总是“种”和“色”最好的部位,除此之外,可能都是次品。判断玉“种”,必须仔细地研究原料表皮的矿物成分、结构和颜色。
特别要注意有些开长条状狭窄的小“窗”原料。这往往表示,老种的分布极不均匀。非常局限,而且裂隙十分发育,狭长形“窗”的接壤处即为裂隙。“种”和“色”“透明度(水)”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翡翠虽然色较淡,但有脉状绿丝(俗称色根),由于“种”老透明度好,制成工艺品后,还可能出现比较满意的颜色,即所谓“绿吃石头”。但若“种”差,即使具有较深的绿色,制成工艺品后,颜色也不会艳丽,即称“石头吃绿”。
综上所述,翡翠的结构构造决定了“种”,不同种的翡翠比重、硬度有差别,老种翡翠的比重和硬度一般大于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