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罗汉床的来历

  罗汉床的来历,罗汉床名称俚俗,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人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弥勒榻,罗汉床都是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另一说“罗汉床”,是原来汉榻(汉朝的坐具)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为榻,如现代的“沙发”。下面由小编为您介绍罗汉床的来历。

  关于罗汉床的来历,很少有人知道,相关资料也没有详细的记载。至于罗汉床名字的由来,据说主要是因为早期罗汉床多为庙堂中的高层人士,如方丈、住持之类的用具,他们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觉。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铺,他们的房中不会有罗汉床摆放。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大和尚称之为“罗汉”,故称其为罗汉床。

  罗汉床和塌是中国古代家具中兼具卧床和坐具功能的两种家具,但在汉朝塌和罗汉床的主要功能在待客,而不是睡卧。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是在床上或炕上。

  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装饰,清式风格的罗汉床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

  明清是红木家具发展的巅峰期,这两个时期家具风格迥异。明清罗汉床的制作也有许多区别:首先明代家具中不曾见过用大理石做围子;其次是两个时期围子装石形式大不相同,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代却是直接将大理石装入框架;此外,从罗汉床的床腿也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而含蓄的感觉,而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有力而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