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钞收藏有什么骗术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钞收藏有什么骗术,辛亥革命100年周年庆的时候,中国央行发行了辛亥革命百元纪念钞,又是一纪念钞的发行,每枚纪念钞就等同于最稳定投资的钞票的同义词,很多投资者都把眼光早早锁定在这枚纪念钞上,因为根据之前的纪念钞的行情,纪念钞这块应该是十分值得期待的。那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钞收藏有什么骗术呢?
1、从春夏两季大拍卖,到穿插无数的小拍卖,纪念钞收藏升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资金介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天价传奇不断上演,纪念钞藏品价值空间想像力也被无限放大。一向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电视直销购物嗅到了其中商机。
2、从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2010年的世博会,到2011年的辛亥革命纪念和建党90周年纪念,宏大事件下衍生出无数主题的纪念章、纪念册、纪念钞、纪念邮票,乃至各种纪念衍生品。与此同时,一些文化公司把这些主题藏品当成“原材料”,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创意,打造出一个新的概念。然而这些巧立名目的新“藏品”具备收藏价值吗?
“排除造假等不法情况,仅就这些新推出的成套藏品价值而言,很多并不具备收藏价值。”纪念钞专家认为,邮票和纪念币是否有收藏价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题、发行量、品相等等,而文化公司新推出的各色“藏品”不仅存在真伪风险,在主题的设计等方面也不见得成熟,其设计的“套装”还会存在用一张珍稀品种带动一批“大路货”提升身价的情况。而且,目前这些主题套装品标出的高价一般都远远超出其真实价值,不少纪念钞收藏爱好者往往会被迷惑。
对于文化公司推出的“套装”品,纪念钞专业藏家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邮票资深藏家钱国宏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收藏原则,“除中国邮政真正一次性推出的套票,对于其他概念包装出来的‘套票’或‘纪念册’只是看个热闹。”钱国宏表示,真正的藏家是不会相信包装出来的概念,究竟哪一张藏品珍稀,往往直奔主题。同时藏家都有自己的收藏理念,也就是有自己的概念,缺哪一张,就去寻哪一张,有很强的针对性。
3、在纪念钞藏品市场,“巧”包装炒作出来的主题远不仅仅是有纪念意义的重大事件或时间节点,“首次推出”也是颇有发挥空间的。
例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某藏品电视广告便极力渲染“第一意味着升值的收藏定律”。广告称:“第一”往往是重要的价值保证。如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08年奥运邮票,第一套2008年奥运纪念币,其价格不断刷新,目前已经堪称“天价”。而百年世博会第一次落户中国,今年发行的纯金纯银“世博·一轴四馆大全套”,包含了多个“第一”:第一套“中国世博会”主题藏品、第一套“上海世博会”标志性藏品、第一套融合世博会会徽主题标志性建筑和四大核心元素的藏品。如此多的“第一”,定会像奥运藏品一样上演惊人的收藏奇迹。
4、情绪亢奋的电视直销藏品广告并非全无节制,只要稍加留意,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广告语中给消费者“下的套”、“埋的雷”。
常年在纪念钞市场做鉴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徽章收藏委员会主任纪玉成也对电视直销中的藏品持反对态度,“有些厂家声称邮票是限量发行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通常这些都是批量生产,只有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限量版邮票才有价值”。
为了逃避监管,电视购物公司也花了不少心思。如有些电视购物公司在工商部门备案的法人代表不是真正的老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利逃避法律制裁。另外,虚假地址也成为很多电视购物企业惯用的招术。
5、由于藏品的直销利润同样很高,不少从事电视直销的公司开始将销售对象从传统产品转向货币、邮票等收藏品。
一位纪念钞业内人士说,“目前电视直销收藏品的套路不过以下几招,发行量迷惑消费者,专业术语包装‘大路货’,所谓专家鉴定点评”,三管齐下,一个价值平平的“工艺品”就在电视中被渲染得出神入化,成为令人仰视的“收藏品”。
“如果是文化发展公司或者是礼品公司来推销所谓‘收藏品’还好,更可怕的是手中有闲钱,瞅准能‘捞’一笔机会,就推出一个所谓‘藏品’的商家。”一位与此行接触颇深但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通常,这个机会就是其眼中的‘商机’,这些藏品就是其口中的‘项目’,而寻找这种一锤子买卖的机会称为‘找项目’”。至于项目的定价就更不可思议了。“可以说没有最好,只有最贵。”
纪念钞业内人士分析,这类“收藏品”的目标定位显然都不是搞收藏的,而是以送礼和公关为目的的,掏的也都不是自己的腰包,如果再考虑到高价送礼之后的价值回馈,则“更不会心疼花出去那些‘小钱’,相反,价格低了,反倒瞧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