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圈有哪三个要素
文物收藏圈有哪三个要素?翻看近期和文物收藏相关的新闻,有几个热点,一个是“毁”,一个是“骗”,一个是“展”。这三个热点,如果从宽泛的角度来说,恰好包含了收藏圈的三个要素。那么,文物收藏圈有哪三个要素呢?
1、人。文物是相对于人的活动来说的,只有人活动的产物才能称为文物,而普通人与文物的接触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一个是展示平台。市场包含了收藏和买卖行为,人们期望在其中获得经济和文化价值,同时满足精神需求,而展示平台是以“遗留”为主要功能的,以期更多的人了解到文物的文化属性并传之后世。
从上述的热点现象来看,这三个要素的现状似乎不太乐观,人分形形色色,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也不现实,这里不做讨论,而市场和平台的问题比想象的要严重一些。
2、市场。从大市场的角度来说,就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趋冷,这个趋势被很多媒体报道,也有相当多的数据来证明。不过这与民间收藏关系不大,民间收藏多是闲钱收藏,其市场能力往往与国民的经济水平相关,这个市场的广袤程度可以用海洋来类比,而大市场,就是浮于海洋之上的冰川。民间收藏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真伪上,这个问题因为对民间藏家的切肤之痛,使其讨论程度远超“老生常谈”的程度。从目前来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性很低,或许可以寄希望于人的“素质”,更少的人作假卖假,更多的人识宝认宝。
3、平台。关于展示的平台,问题在多、杂、不精。多,严格说起来是好事,有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510家,近十年来平均每年增加200多家,国家文物局也规划到2020年,全国每2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然而,多与杂联系到一起,却不一定完全是好事,或许百花齐放,或许群魔乱舞,例如几年前为世人讪笑的冀宝斋。平台要有平台的功能,而不能成为价值和视野“洼地”。我们建的多,更要建得好,毕竟这是与全民族的文化信仰有关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