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到底是在集什么?
集邮集什么?绝大多数人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简单地讲,当然是收集邮资票品了。但是从我国恢复集邮活动的20年所发展的情况看,又不是如此简单。为什么?因为目前我国真正以收集邮资票品为主的纯集邮者并不算多,以全国集邮协会注册会员人数为例,仅400万不到,与统计的2000万集邮人口比较,所占比例仅20%,尽管2000万的数字存在着较大的水份,但400万的邮协会员数字同样也有不菲的水份。从实际情况分析,集邮人口和邮协会员人数以预订套数得出的结果是不正确的,真实的数字将打上不小的折扣,笔者认为可能只有50%左右,不过两者之间的20%比例应该能够较正确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此,我国现阶段的真正纯集邮者不会多于200万人,它们是集邮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那么尚有80%的所谓集邮者收集邮资票品(主要是新发行的邮票)的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成:
保值目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逐渐体现。为了达到保值目的,许多人都寻求各种能够保值的途径,而邮票就是80年代中期以来大多数人选择的主要目标。邮人可以从1985年之后新邮的发行量逐年上升仍供不应求的现状看到这一情况。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加入集邮队伍的新增人数中,以保值目的为主的占了较大比例。同样,随着1993年新邮开始大范围扩量之后,新邮保值的功能逐步消退,集邮人数的增长在90年代中后期呈现的滞胀和减少,又反映了保值集邮群体的退潮,这种现象也证明了当时参加集邮行列的爱好者中,有较大的数量是出于保值目的,一旦保值功能无法体现,那么寻觅新的保值途径也就不言而喻了。
投资目的当一部分人富裕后,他们对剩余资金的处理往往选择投资增值,以追求投资利润,尤其从90年代开始,这种倾向越发明显。其中的一些人则选择了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较小的邮市,使邮品投资的理念蔚然成风,80年代形成的以邮养邮投资模式变为纯邮品投资,介入的资金量也是当时以邮养邮所无法比拟的,大宗交易屡见不鲜、邮市成交金额节节攀升是最好的说明。对于真正的集邮者而言,整盒成包地买入邮资票品,并非纯集邮需要所能解释,唯一的可能只有投资需要,通过邮品这个媒介来达到资金的增值。所以,近年来整盒小型张和成包的纪念邮资封片价格较零星的同类品种市价高也就十分正常,对于违反批量价格低于零售价格规律的现状,正是基于投资大宗化交易所形成的特征。
留给子女在80年代中后期的集邮热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并不集邮,但却每年购买新邮,尤其是在80年代末出现了存放年票的定位册后,集邮者大幅增加。不过,绝大多数人将买来的邮票束之高阁,准备到子女成人时送给他们。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购买新邮的集邮者所持的倾向,是基于邮票的保值和投资功能而成为集邮者的,他们集邮集什么,当然是以邮票或邮品作为载体,通过短期、中期或长期投资,来达到利润增加的目的。
囿于目前我国的国情以及大众趋向,近年来的众多集邮者中,以投资为目的的人比例相当大,以至于形成了如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集邮现象:发达的邮市、新邮的投资与投机、邮品纯商业化、老邮票乏人问津(即使价格再低)、邮展中销售区热气腾腾而邮集展览区门可罗雀……这些现象,十分清楚地揭示了现在的集邮者重视经济价值而轻视文化价值的现状,并且有越来越向商品化、投资化和资本化方向倾斜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