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钱币发行量和存世量有什么关系?

  钱币收藏,真假是基础,品相是灵魂,量是价值核心。

  在这个量上,会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发行量,一个是存世量。发行量是存世量的基础,但发行量小的存世量不一定小,发行量大的存世量未必一定大。

  判断一个币种起初的价值预期一定是它的发行量,最终的价值回归一定是它的存世量。

  举个例子:四版纸币目前8050是龙头币王,价格远超80100,但是根据发行冠号,8050发行了24个冠号,也就是24亿张,80100只发行了16个冠号也就是16亿张,也就是说80100不但面值比8050多一倍,发行量还整整少了30%以上。

  但是现在8050的价格是80100的将近一倍左右,成为了四版币的龙头,可以断定,8050的存世量肯定小于80100。

  由于流通货币,有消耗和回收,加之没有官方统计数据,我们只能自己推理:关键因素8050比80100早投放了一年零两个月,投放了总计11个冠号,这就造成了8050的大量社会消耗;第二个因素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因素造成,老百姓收入有限,面值50的足够满足社会流通使用,8050的流通使用远远大于80100,消耗也大。

  再举一个对比的例子:纪念钞纪念币发行几个亿,我们就说它是天量了,价格也直接躺面值了,而流通钞像8050就发行了24亿张,现在价格却几十倍的上涨,这其中关键因素也就是发行量和存世量的关系了,纪念钞、纪念币发行几个亿,没有消耗,而流通钞发行几十亿上百亿张,因为有了大量的消耗,存世量极少,价格就自然上涨。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流通纪念币板块的沉沦,谁来接过它的大旗?其中我做了一个数据的对比,老三花硬币三个品种折合到一个年份的发行量大约是:牡丹9.8亿枚,梅花5.1亿枚,菊花20.9亿枚,当然远超流通纪念币的发行量,但是,流通硬币承担了大量流通功能,实际上全新品的卷、盒、件不会到发行量的5%,如果按发行量5亿枚梅花五角计算,实际存世量全新品不到2500万枚(事实上有些年份还远远低于此),而流通纪念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在社会上流通,发行多少就几乎存世多少(目前航天钞、二猴、二鸡以及孙中山纪念币出现回存银行,但是这个量比起流通硬币的消耗比例还是远低)。

  现在的情况大家也能看到,老三花硬币从去年到今年,上涨了很多,而天量的流通纪念币则下跌了很多,甚至有的直接面值。

  以上可以得出:

  存世量=发行量减去消耗量、回收量

  当这个货币没有流通消耗、回存的情况下,发行量=存世量所以,决定一个收藏品的价值是它的存世量。

  曾经听到过一个传说故事:有一个收藏家,买断了十只青花盘,然后砸了九只,剩下的一只成了传世孤品,价格反而超过原来十只的总和。

  这,也就是发行量和存世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