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铜墨盒的收藏价值怎么样?

  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以陈寅生、张樾臣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把铜墨盒打造为刻铜艺术的主要载体之一,使其成为具有文字、图案、纹饰、款识的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和艺术品。据《北京繁昌记》记载:“北京之墨盒儿与江西南昌之象眼竹细工及湖南之刺绣,为中国三大名物。”当时北京的刻铜墨盒驰名国内外。

  刻铜墨盒在我国的兴盛也仅仅是几十年的光阴,随着硬笔的出现,自来水笔逐渐代替毛笔成为日常的主要书写工具,刻铜墨盒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从此几乎绝迹。

  随着近年来民间收藏的兴盛和文房用品的走俏,刻铜墨盒在民间收藏市场中价格不断攀升,重焕生机。在2000年以前,一般200元左右就可买到一方精美的刻铜墨盒;现在,这样的墨盒往往在几百元上下,其市场价格也以每年10%—20%的幅度递增上涨,特别是名篇、名店、名师錾刻的铜墨盒,价格都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之间。在香港苏富比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一只御制铜胎珐琅画岁鸟图镂空六棱温墨盒的估价就高达20万到50万港元。

  收藏价值何在

  在历史上,由于刻铜墨盒盛行的时间较短,所以全国的收藏人数总体很少,在拍卖行中上拍的并不多,更多的精品还要在古玩和旧货市场上寻找。同其他古玩相比,墨盒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收藏和升值空间不容小视。

  笔者从中国收藏家协会了解到,刻铜墨盒集质地、做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

  我国古代的雕刻艺术在铜墨盒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刻铜工艺产生于清朝的中晚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绘画、书法、图案种种都是墨盒上刻铜的题材,刻铜墨盒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艺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或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或采用照相腐蚀手法,变化多端。雕刻深则入木三分(仿石雕、木雕、砖雕);浅则细如发丝(仿汉代玉雕游丝工),刻铜艺术当时使用领域很广泛,包括手炉、烟具、镇纸、印章等,但从未像墨盒上那样精雕细刻、百花齐放。

  铜墨盒上的书画设计更是体现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刻铜同刻印、竹雕和制壶一样讲究名人。清末民初,北京“万丰号”的店主陈寅生以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见长;“同古堂”的店主张樾臣继承并发展了陈寅生的刻铜艺术,齐白石、陈师曾等当时的名画家都为其设计过图稿。

  一些珍稀绝伦的刻铜墨盒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如一方盒盖上有用蝇头小楷雕刻的520多字的《朱子家训》的铜墨盒,雕刻极费精力,非常珍贵。

  铜墨盒上的刻文镌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工匠们曾特别制作了铜墨盒纪念品。在藏友的藏品也发现有清朝军队中“壹标壹营护兵”使用的铜墨盒,有民国时期的“辽宁省教育成绩展览审查纪念品”,有黄埔军校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品。一方刻有“天津交易所”字样的铜墨盒反映了我国早期商业发展的历史。

  王经理特别告诉笔者,由于铜墨盒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刻铜艺人目前几乎绝迹,再加上墨盒收藏处于起步阶段,同其他收藏品相比,刻铜墨盒考证较容易,收集相对容易。再加上刻铜墨盒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参差不一,正是藏友投资的好时机。

  哪些墨盒升值快

  专家介绍,一般意义上的刻铜墨盒并不一定值得收藏,如果作品中具备历史、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内涵,收藏和升值价值才会比较高。

  首先看品相。虽然铜墨盒是金属材质,不易碰裂,但其盖部边沿材质较薄,而且许多流传下来的铜墨盒多为使用品,残留墨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腐蚀,边缘易腐蚀,四角易开裂,因而在收集中要特别注意墨盒是否平整完好、不损不裂。

  关键看纹饰。此方面的捷径是看纹饰的作者和作品的出品作坊。以陈寅生、张樾臣、姚茫父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的作品,以万礼斋、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为代表的铜墨盒作坊的作品,价值相对一般作品要高得多。另外,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在墨盒的制作上引入错铜等特殊工艺、器型独特、墨盒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能影响刻铜墨盒的市场价值。

  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和黄铜,民国以前多为黄铜。一般来说,以白铜为原料制作的铜墨盒光泽柔亮,摩滑细润,盒面上的文字、图案表现力强,背景突出,铜质越白亮,越有收藏价值。如果极好的工艺发挥在黄铜上,也值得收藏。另外,白铜、黄铜、红铜共用,名“三镶”是最为特殊的,比较少见。

  从年代上看,清末民初之际的刻铜墨盒目前价格尚处启动的初期阶段,其价值仍被低估,升值空间较大。

  王经理特别提醒收藏者,刻铜墨盒也有赝品,尤以假陈寅生、姚茫父款为多。但只要认真识别就会发现破绽,因为在一方墨盒上能在诗、书、画、印、刻五个方面都不露出破绽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