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官窑的基本介绍
但是电改本身并不是孤立的或者封闭的。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温室气体减排任务艰巨,能源结构亟待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一个与能源相关政策都要与之呼应,电改也一样,最直接的一点,就表现在能够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上。
电改9号文中列举了亟待通过电改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提及“节能高效环保机组不能充分利用,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窝电和缺电并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也紧跟9号文发布《关于改善电力运行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社会上,近几年关于可再生能源消纳难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可以说,作为二次能源的电力,承接着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重担,而电力体制改革成为解困可再生能源消纳难的希望所在。
识别消纳难
解决问题之前,先要识别问题,对于可再生能源消纳难,原因是多方面的。
供给端,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总体过剩,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口径电力装机容量达150673万千瓦,与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相比,弃煤问题更严重,弃煤率已经超过20%。所以消纳难已经不仅仅是可再生能源面临的问题。
需求端,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七、八年间,对水泥、钢铁等产业近16万亿元的投资仅增加了产能而未能产生收益,这种错误投资直接导致当下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明显低于2014年的3.7%和2013年7.5%。
一个需要被注意到的事实是,在国家能源局规划内的可再生能源都已经被消纳,被弃的可再生能源都是规划以外的部分。规划外的风电、光伏等装机容量增多,超过了按规划建设的电网等级承载量,而电网建设又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一部分可再生能源传递不出去的原因。
官窑:南宋官窑则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造型肃穆典雅,釉色似玉,釉面开大纹片,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不同于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北宋官窑存世很少,十分珍稀。
哥窑: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因迄今仍未找到确切窑址,是五大名窑中最为神秘的窑口。
加入清洁电力机制
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难,可以在电改中引入清洁电力机制,即在电力传输的中端借鉴国际通行的绿色电力调度,在末端对各省清洁电力消费实行配额制。
绿色电力调度是一种国际化选择,我们可以引入。在做电力采购的时候,将可再生能源的定价为0或者一个很低的价格,使其在竞价排序的时候,永远排在最前面,电力用户最先使用的也都是可再生能源,之后才是其他能源,这就可以使得可再生能源多发多用。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我国现阶段可以采取的一种选择。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有些地区可再生能源充沛,难以完全本地消纳,需要进行跨省传输。可以借助政策,规定各省清洁电力消费需占该省全年用电量一定比重,比例不足则需要自行在电力市场跨省购买,以此来促进可再生能源跨省传输,扩大消纳范围。
清洁电力机制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但在发电端,上网电价放开,意味着清洁能源要以低于自身成本的价格来与煤电竞争,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补贴还得持续,应对清洁能源补贴缺口问题,方式有二:
第一种方式是提高居民用电价格。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电力倒挂问题。我国工业企业用电量大,用电成本最高;居民用电量小,用电成本低,一直是工业用电在补贴居民用电,这与发达国家情况相反。其实工业企业用电成本高,最终反映在生产产品的价格高,这部分费用看不见,但却加重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其这样,不如提高居民用电价格,让居民支付看得见的成本。
钧窑: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而有学者认为目前被定为宋代钧官窑的陈设瓷为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烧造。均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时称钧州)。
钧窑以神秘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为特征,色彩浑然天成,为历代宫廷所珍藏。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