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清朝以来中国出现哪几次钱币收藏浪潮

  清朝以来中国出现哪几次钱币收藏浪潮?钱币可以作为收藏投资的品种。在古代,中国就有过几次钱币收藏潮。但是,中国最大的钱币收藏浪潮出现在清朝以后。那么,清朝以来中国出现哪几次钱币收藏浪潮呢?

  第一次钱币收藏浪潮出现在距今250多年的清朝乾隆时期。

  这股热潮从清代乾隆时期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因受战乱的影响才逐渐降温,前后持续了七八十年。

  清康熙、雍正大兴文字狱,使得文人士大夫不敢为文,而兴起考据之风。聪明的乾隆皇帝顺时而为,利用这一“时尚”,希望人们钻进考据之中,淡化社会矛盾。就这样,在官方的认可和提倡下,文人士大夫大量收藏研究钱币,大胆议论、考证,出现了一大批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研究家,并出版了大量有关钱币的书籍,如《古泉丛话》、《泉林小史》、《钱录》等,官方还组织编撰、出版了《钦定钱谱》等。

  第二次钱币收藏浪潮出现在20世纪初。

  此次钱币收藏投资浪潮源自清末民初的动乱。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衰落和灭亡,皇宫王室中流出大量的古董、艺术品,在民间收藏投资市场大行其道,钱币作为一种古董藏品,成为币商、投资者和收藏家投资炒作的品种之一。如果说古代最初收藏钱币是纯收藏,即没有投资意识、完全凭个人喜好、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收藏,那么,第一次收藏钱币的浪潮则已经萌发了投资意识,出现了经营钱币收藏的币商和钱币收藏家相互买卖,使钱币收藏有了投资价值,当时是钱币收藏大于投资,而第二次钱币收藏浪潮就是收藏和投资的比重各占一半。

  第三次钱币收藏浪潮出现在20世纪30~40年代。

  此时的钱币收藏中心是在江浙、上海一带。此次浪潮承接清末民初钱币收藏余脉,民间的钱币收藏越来越兴旺,到了20世纪30~40年代,钱币收藏成为一批文人雅士和有钱人的雅好,特别是在钱币收藏中心上海、江浙一带,更是火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钱币收藏家。

  1936年,一批钱币收藏家和文化名人如吴稚辉、叶恭绰、张叔驯、丁福保等发起成立了中国古泉学会,同时天津的方药雨、四川的罗伯昭等纷纷响应配合,一时间,中国钱币收藏界流传出“南张、北方、西罗”的称誉,使得钱币研究从金石学和考据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次钱币收藏研究热的最大成果就是《古钱大辞典》一书的出版。

  第三次钱币收藏浪潮在1937年日寇的侵略中消退。

  中国的第四次钱币收藏投资浪潮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邮市、艺术品市场的走强,钱币作为收藏品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也大逞其威,成为收藏浪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文艺春天的到来,钱币收藏也开始从过去作为“封、资、修”的境遇中解放出来。北京成立了中国钱币学会,各省市也纷纷成立了钱币学会,钱币成了仅次于邮票的中国第二大收藏品种,在各地只要有集邮市场,就有钱币市场。男女老少都参与了钱币收藏投资热潮,特别是流通纪念币的发行,使钱币市场呈现出了异常火爆的状况。

  进入21世纪,第五次钱币收藏浪潮突然爆发。

  新世纪,尽管邮币卡收藏市场一度处于调整中,但钱币市场始终处于强势。2007年开始,伴随股市上涨、贵金属上涨,钱币市场开始了由金币和老银币带动的一轮爆发性上涨。第五次钱币收藏浪潮在2010年春节后全面掀起,无论是人民币藏品,还是古钱币,民国纸币,还是地方钱庄票,都扬升起新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特别是第三套人民币等,暴涨行情让币商都目瞪口呆,连呼看不懂。

  钱币收藏市场全面升温,和夏天一样热得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