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欧洲瓷器的发展历程

  美迪奇家族的尝试

  在欧洲,最早尝试烧制瓷器的有大名鼎鼎的豪华者洛伦佐∙美迪奇。一天他收到了一件贵重的礼物,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是一位埃及苏丹送给他的。美迪奇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美的瓷器,他非常喜爱,后来斥重金收罗了将近400件中国瓷器。

  美迪奇家族被瓷器这种漂亮的釉色和惊艳的工艺所吸引,这个家族最喜欢资助发明、艺术创作和革新,整个文艺复兴是他们家族赞助出来的。于是,美迪奇家族在1575年集中了地中海地区最好的陶匠,试图仿制中国的瓷器。

  他们实验了各种可能烧出白色瓷器的原材料,包括粘土、蛋壳、玻璃等等。很遗憾,当时还没有现代的化学学科,这些陶工不了解高岭土的成分,也没有办法达到1250度的窑温,因此,美迪奇家族的瓷器仿制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他们的努力带来了一个副产品——一种仿青花的陶器餐盘,今天成了佛罗伦萨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在佛罗伦萨买得到,而且意大利的一些饭馆里还在使用。

  炼金术士炼出德国瓷器

  到了17世纪末期,欧洲的现代科学开始萌芽,各种发明开始涌现,欧洲人不再满足于从亚洲进口瓷器,而试图自己制造瓷器。这一次,他们的做法和美迪奇家族那种盲目的尝试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最终“再发明”了瓷器。

  欧洲人喜欢讲“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后来欧洲人再发明了它”。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别扭,但是仔细了解一下欧洲人制造瓷器的历史,便会觉得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欧洲人再发明瓷器的过程富有戏剧性。

  这一切还要感谢一位超级瓷器迷——萨克斯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由于和瑞典开战,萨克斯的财力几乎枯竭,依靠横征暴敛当然也不是长久之计。奥古斯都二世想到了一个不用征税也能大量生财的“好办法”——炼金。

  1706年,奥古斯都二世抓住了两个炼金术士,他命令二人为自己炼制黄金,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件事是不可能的。当时虽然日本也已加入瓷器市场的竞争,但是欧洲的瓷器售价依然很贵,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于是,奥古斯都二世便命令两个炼金术士开始研制瓷器,这样便无意中成就了炼金术士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1682—1719)的英名。伯特格尔只活到37岁,但是他却因成为欧洲瓷器发明人而名垂青史。

  奥古斯都二世把伯特格尔软禁在阿尔布莱希茨堡(Albrechtsburg),并在那里为他建立了实验室。伯特格尔尝试用各种材料调制出瓷土,包括大理石、骨粉等颇为怪异的材料。

  1707年,他烧制出一种红褐色的陶器,但是没有高岭土就不可能烧出洁白的瓷器,这是困扰欧洲陶工几百年的问题。不过,伯特格尔比较幸运,他于1708年在德国的麦森地区(Meissen)发现了高岭土矿。

  但是,他发现的高岭土矿无法直接制造瓷器,因为长石含量较低,粘性不够。伯特格尔进行了很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陶土中各种元素的最佳配比,他在麦森陶土中添加了长石成份。

  烧制瓷器的另一个难点是获得1300度的高温。到17世纪,欧洲人还没有掌握制造高温瓷窑的技术。经过各种尝试,伯特格尔使用了科学家特奇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1561-1608)发明的一种大型聚光镜,能够达到1400度的高温,终于烧制出了第一批白瓷。

  这批白瓷保存在德国的德累斯顿瓷器馆内的伯特格尔专厅中,非常精美。

  从被带到阿尔布莱希茨堡到制造出欧洲的第一件瓷器,伯特格尔和他的助手花了4年时间,做了3万次实验,他不仅记录了全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而且把每一次实验之间的细小差异全都记录下来。

  这些历史文件今天保存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档案馆里。为了保密,他的文件都是用密码书写的,只有他和他的助手看得懂。

  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人长期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材料分析,在没有亚洲工匠的帮助下,终于掌握了瓷器制造的秘诀。与熟练掌握瓷器制造工艺,却不明白它的化学原理的亚洲工匠不同,这些欧洲人对瓷器烧制的原理有理性认识,并有定量的了解,他们善于通过细微调节瓷土中元素的配比和调整烧制过程,来制造各种精致的瓷器。

  伯特格尔的成功给萨克森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今天德国的麦森依然是世界瓷都之一,并且在国际高端瓷器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

  从奥地利到全欧洲

  奥古斯都二世当然要独享瓷器制造的技术和利益,他把陶工们都关在城堡里。可是到了1716年,也就是伯特格尔发明瓷器后的第五年,三名陶工逃出城堡,来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自己开起了瓷窑。

  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Maria Theresa of Austria,1717—1780)对瓷器同样痴迷。奥地利人到萨克森来挖角,雇来了不少陶工,把维也纳建成了欧洲第二个瓷器制造中心。女王亲自掌管瓷器工厂。

  这位喜欢绿色植物的女王把自己的喜好加入到瓷器中,维也纳人制造出一种绘有鲜艳的绿色植物图案的瓷器,称为玛丽娅特蕾西系列。这种瓷器今天还在生产,成为奥地利瓷器的象征。女王在她的宫殿里建起一间巨大的瓷器室,里面不仅摆放着青花瓷仿品,而且沙发座椅的图案也和青花瓷上的一致。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其他的君王,他们相信瓷器这种技术是有可能掌握的。在麦森制造出瓷器的50年里,大小瓷器就已遍及欧洲——从北方的哥本哈根,到中部的斯特拉斯堡,再到南部的佛罗伦萨;从西边的伦敦到东方的圣彼得堡。

  英国,瓷器的革命

  蒸汽机和瓷器看上去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情,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的一个民间科学社团说起了,这个社团叫做月光社,因为当时没有路灯,因此它的成员便经常选择在月圆的晚上借着月光去聚会,“月光社”因此得名。

  月光社听起来像是一个在搞秘密活动的神秘组织,其实它并不神秘,不是在搞什么秘密活动,他们商量的问题都是正大光明的。

  月光社里面的核心成员和通信成员,很多都大名鼎鼎:伊拉斯谟斯∙达尔文(发明家和思想家,进化论最早的提出者,也是《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化学家,发现了氧气的助燃作用和对呼吸的必要性),马修∙博尔顿(瓦特的合伙人,蒸汽机制造商),地质和矿物学家韦奇伍德(Wedgewood),另外通信成员中有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弗逊,这两位鼎鼎大名,就不用介绍了。

  这群科学家和发明家经常在英国当时的工业中心伯明翰聚集,在一起做实验和讨论科学问题。而联系蒸汽机和瓷器的人,便是里面这位韦奇伍徳,他对现代瓷器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贡献。

  话说到了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制造大众瓷器方面的优势也渐渐丧失了,欧洲各国都相继开始生产瓷器了。但是,即使如此,瓷器的制造依然停留在手工水平,将瓷器生产自动化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韦奇伍徳身上。

  1781年,月光社的成员瓦特在另一面成员博尔顿的帮助下,制造出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又称万能蒸汽机,这种原理的蒸汽机一直用到了今天。1785年,瓦特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来博尔顿和瓦特合伙的公司将蒸汽机卖到了全世界,加上专利转让的收入,瓦特晚年非常富庶。但是,向全世界显示出这种蒸汽机威力的则是韦奇伍徳。

  作为矿业家的韦奇伍徳,在英国找到了高岭土。

  但是如何与欧洲大陆的国家在瓷器制造上竞争呢?韦奇伍徳近水楼台先得月,决定使用蒸汽机。经过对制作流程的改进和对工艺的改进,韦奇伍德首先将蒸汽机应用于瓷器的生产中,这带来了一个以前人们都不敢想的结果,那就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

  蒸汽机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瓷器的制造效率,而且不同批次的瓷器的品质都能得到保障。粘土的研磨和陶坯的制作等非常耗费人力的工序都被机器取代了。工匠们的职责分得很细,每个工种的技能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样,瓷器制造便第一次做到了质量和数量同时都能提高。而在此之前,增加数量总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韦奇伍德的后人继承了家族的瓷器业,并且在1812年发明了骨质瓷器(最早的骨质瓷器不是他们发明的,他们发明独立发明了英国的骨质瓷器)——他们将牛骨粉加到高岭土中,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更加洁白,并因此发明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骨质瓷器。

  骨质瓷器比单纯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更结实,抗撞击力更强,因此可以做得更薄,甚至薄到半透明的状态。靠韦奇伍德等人的贡献,英国人只要花一个先令就能买到一件高品质的瓷器了。而在100年前,高品质的瓷器还只是王室和贵族的专用品。

  瓷器的普及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老百姓的分盘用餐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因为每个家庭都买得起多套瓷器了。从韦奇伍德的时代开始,瓷器首次在世界范围内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个瓷器厂如果不能不断创新产品的样式、提升产品的品质,产品就没有人要了。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韦奇伍德瓷器工厂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他在伦敦的市中心开了一家展销厅,向市民们展示自己的新产品,这是今天的苹果店和各种品牌展销店的前身。在此之前,瓷器生产厂商都是从销售商那里接订单,然后照单加工,而韦奇伍德的做法让生产厂商能直接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瓷器的更新换代变得非常快。接下来,蒸气机被广泛应用于采矿、纺织和冶金。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制造”走向了全世界。

  今天,韦奇伍徳瓷器依然是世界最高端的瓷器之一,一套英国造的四件西餐用的瓷器(大盘子,小盘子,浅碗和茶杯)需要200多美元。同样价位的瓷器有德国造的麦森瓷器和美国的Lenox瓷器。比它们更高档的,则是法国的手工瓷器。今天,世界高端瓷器市场基本上被欧美人把握,日本也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人在瓷器上后来居上,靠的是率先使用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