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方法

  珐琅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珐琅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瓷。珐琅彩瓷是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涂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细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的彩料在瓷器上获得的施展。珐琅彩瓷集中西风姿于一身,画尽了身份的高尚与荣华。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纪录,珐琅彩瓷的制作法式是:先在景德镇烧造里白釉外无釉的瓷器,送进宫中(个此外使用宫中珍藏的明代永乐白瓷),再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涩胎上用入口珐琅料描绘纹饰,然后入窑焙烧而成。雍正以后则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在白釉上施彩。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主要模拟铜胎画珐琅器,传世品多为色地画珐琅瓷器,均署“康熙御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