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宋代磁州窑瓷器怎么鉴定?

  狭义的磁州窑瓷器(以峰峰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为中心的诸多老窑址)的鉴别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一)关于化妆土。

  宋金时期磁州窑瓷器的瓷胎练泥还不够精细,较为粗糙,加之当地土质不像高岭土那样纯白,因此,比较讲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层稍加提纯细练的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进行作画或书法。由于加了一层化妆土,其在烧制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化妆土外的釉层的表面产生裂隙。经过近千年的潮湿、干燥的变化或者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碰撞,很多瓷器会出现脱釉的现象。因此,通过脱釉以及脱釉后裸露的化妆土层的新旧来判断一件磁州窑瓷器的新旧应该是比较准确。应该说,真正宋金时期的磁州窑瓷器(尤指那些经过精心烧制的精品),脱釉是很正常的,不脱釉反倒奇怪。

  (二)关于画工。

  磁州窑是中国老窑口中民窑的代表,其产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市井风情。其绘画或书法风格往往粗犷豪放,洒脱不羁。但洒脱不等于随意、孱弱。一件瓷器从练泥、做胎到施釉、绘画及至最后烧成,是相当复杂的一个过程。即便是民窑产品,为了使做出来的东西像样、有市场,在绘画的时候,工匠还是相当用心的,而且他画或者写的都是日复一日练得纯熟的内容,都有着一定的功力。而新仿的磁州窑瓷器往往为了追求民窑特点,过于随意,常常故意画的散乱,人为夸张,而书法也常常孱弱无力,章法松散,露了破绽。

  (三)关于存世量。

  相对于宋代五大官窑,磁州窑瓷器因为大多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肯定产量很大,且流传到今天的数量也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来讲,毕竟也经过了近千年的世事变迁,尤其是十年动荡,极易破碎的瓷器能保留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也不至于多到到处都有磁州窑老器。因此,一件品相很好、器形完整且不脱釉的宋金磁州窑瓷器也是十分难得的收藏品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造型品种丰富,装饰风格多彩,体现出民间艺术自由奔放的活泼情趣。

  磁州窑明代曾烧贡瓷,主要为酒缸、酒坛。它的真正艺术价值,直到本世纪初年才被人们发现,尤其是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磁州窑仿品自民国始有。50年代恢复传统工艺,生产了一批仿宋磁州窑产品。近年个体小窑也开始仿制。三个阶段的特点不同。

  一、民国仿品

  民国仿品保留了手工制作的传统方法,仿制目的是以假乱真,骗取高额利润,多数仿品流散国外。主要品种是白地黑花和绿釉黑彩及红绿彩,造型以瓶类居多。美国收藏一件刻有刘家造款的白地黑花龙纹花口瓶,冯先铭先生断其为民国仿品。如果这件器物是民国仿品,则日本收藏的那件白地黑花龙纹瓶,其时代也值得怀疑了。二者龙纹基本一样,似出自同一人之手。存疑的宋代磁州窑瓷器见到的仅有这两件绘龙纹。元代磁州窑有绘龙纹和龙凤纹的,画风粗犷,与上述两件龙纹风格有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绿釉黑彩梅瓶一件,曾在陶瓷馆展出,冯先铭先生在世时告知笔者,这件也是民国仿品。故宫另藏一件有元丰纪年的红绿彩罐,也是民国仿品。这两件仿品的共同特点是手工制作,但修胎过于精细。磁州窑是民窑,属大规模商品生产,底足修坯时多讲效率,只是略微修整刮削,故仔细观察,多有粗率之嫌。仿品则过于认真,反倒画蛇添足,露出马脚。

  二、50年代仿品

  50年代邯郸陶瓷研究所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的协助下,仿制成功白化妆土刻花、黑釉刻花、白化妆土画黑花、黑釉铁锈花等品种,到70年代形成批量生产,多数足现代工艺成型,少数有手工拉坯的。他们的本意仅是学习传统艺术,立足创新,满足市场需要,敝许多梅瓶、罐等甚至做成台灯。但其中少数手工拉坯的作品,最近几年发现有人作旧处理后,已出现在国外的文物市场中,有白地黑花作品,也有黑釉花口凸线纹瓶。后者仅是半手工制品,却使不少收藏家大上其当。其实懂点工艺常识,那上半截注浆成型的花口,看便叮明辨真伪了。

  三、近年新仿

  当代新仿情况较为复杂,鱼龙混杂,既有乡镇企业粗制滥造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也有个别高手个体小窑高仿的佳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均有此种情况。邯郸技术力量最雄厚,白地黑花作品较多,瓶、枕均有仿到九成的成功者。陕西、山西则有铁锈花作品,河南则有黑釉作品,但只仿到八成半。如果再经文物鉴定专家指导,有可能达到九成半以上。其中奥妙不便多说,以免更多收藏者上当。在此,我只能说鉴定这类高仿作品,一定要把握真品粗犷、草率和潇洒、活泼的固有风格,如同把握绘画书法的本来神韵。

  仿品底足及坯体的修饰风格,都是仅能仿到貌似,而不能仿出固有的韵味的。珍珠地至今未见一件像样的仿制品,因为其原有的工艺方法,至今不得其详。鉴定磁州窑仿品的根本要领,是记住古代磁州窑瓷器是民用商品,一气呵成的画风,一挥而就的草率修坯,均与商品市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