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瓷器中的灯草边是什么

  明、清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在焙烧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下坠,使器口呈色变淡,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或“脱口”。

  因工艺不同,“灯草边”的特征也有区别,如明代宣德红釉为自然形成的白口,而康熙郎窑红则是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郎窑红釉,釉汁凝厚,焙烧时,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也下坠,使露出的胎体和淡色薄釉,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也叫“脱口”。是郎窑器的一种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