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收藏了这么久的邮票,你知道怎么贴吗?

  邮票是邮资凭证,信封上加贴邮票,表示已经付够邮资,邮局就要为用户提供寄递服务。信封上加贴多少邮票合适呢?邮票加贴那个位置最合理呢?

  合理加贴邮票

  信封上的邮票不在数量多,而在于使用业务的基本资费。就目前而言,邮政提供的基本业务,按时限分普通邮件和快递邮件,按性质分函件和包件,按处理手续分平常邮件和给据邮件,按寄递区域分本埠邮件和外埠邮件,按赔偿责任分保价邮件和非保价邮件。作为邮政工作人员要牢记邮件的分类和基本资费的标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需要知道适用的业务和资费就可以了,如有不懂的可以咨询邮局的工作人员。正是有了邮政不同的业务种类,也就让今天的人们见到了从半分到50元不同面值的邮票,不过很多情况下见到的邮票面值为常用的邮件资费,比如现行的函件业务国内邮资,平信20克以内本埠80分、外埠1.2元,超重按要求加贴邮票。印刷品100克以内本埠40分、外埠70分,超重按要求加贴邮票。明信片不分本埠、外埠每件80分,挂号费3元,回执费3元。

  邮件上合理加贴邮票是有讲究的,一来是用户留出尽量大的空间书写收件人、寄件人的名址,毕竟一枚信封上的空间有限,这也是邮票被称作方寸的原因吧。二来也为邮局的工作人员留出尽快处理邮件的时间,当用户将邮件交到邮局的柜台,寄件人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全部是邮局处理的时间。如果一个邮件上加贴了很多的邮票,邮政工作人员在销戳的时候就会延长时间。因为邮局处理邮件的作业过程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上一道环节要为下一环节的作业留有余地,以便邮件在最短的时限内处理。

  随着通信手段的更新,现在更多的人选择了网络,于是更多的集邮者还在坚守传统的邮政方式,在邮票发行的时候,为远方的朋友寄去一枚邮票的首日实寄封,传递一份牵挂之情。有时会出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一枚信封上加贴了很多的邮票,只有将所想到的邮票都贴上了,还不足以表达那份不及千万分之一的情感。但更多的人却在推崇一票一封的形式,尽量的简约,只表现出主题就可以了。由此想起了在癸巳蛇年邮票发行的时候,见到了一枚首日实寄封,除了有一枚1月5日发行的《癸巳年》面值1.2元邮票,还加贴了1983年7月20日发行《京剧旦角》中的8分“白素贞”邮票,1984年11月16日发行《峨眉风光》中的4分邮票,1989年9月1日发行的《当代美术作品选(一)》中的8分“叶浅予《白蛇传》”邮票,1989年11月25日发行的T144《杭州西湖》中的40分“断桥残雪”邮票,2001年12月5日发行的《许仙与白娘子》中的80分“游湖借伞”邮票,2010年2月6日发行的《梁平木版年画》中的1.2元“盗仙草”邮票,同时加贴普票40分,邮资4.2元正好是一封国内挂号邮件。看似挺热闹的一枚实寄封,其实白白浪费了很多邮票。稍加联想,就能得知实寄封的用意,用很多相关的邮票来表现《白蛇传》的故事,但用在集邮上,这枚封的意义不大,要说有关联,只有那枚《癸巳年》邮票,销2013年1月5日邮戳,只是一枚邮票的首日实寄封罢了,其他的邮票用得再巧妙,邮票的价值再高,也只是起一个补资的作用,假如在编组邮集中使用,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合理位置加贴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过信封,其样式包括了中式封和西式封,以适应中西方不同的书写习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融合,传统的中式封已经成为历史,目前见到的都是改良后的中式封。在信封的右上角,有一个虚线框或者一实一虚两个方框,框内有“贴邮票处”字样,这就是邮票在信封上的正确位置。邮票贴在信封的右上角已成为国际惯例,这是有根据的。1840年5月6日“黑便士”邮票发行,每一版邮票的边上都印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语句:“请把标签贴在地址以上,信封的右上方”(这个“标签”就是指邮票)。《万国邮政公约》中也有“邮票应贴在函件封皮的正面,尽可能位于右上角”的规定。随着先进技术在邮政通信领域的广泛运用,邮政部门使用了信函分拣自动化处理系统,邮票贴在信封的固定位置也有利于邮政操作机械化。

  但在现实中见到的可谓五花八门,贴邮票的位置很随意,有很多是贴在信封的背面,还有的将邮票贴在信封的正反两面,给销票的工序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邮票漏销。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邮政部门规定无论多少邮票,只能贴在信封的一面。

  在曾经一个时期,邮票加贴的位置和方向的不同,也代表了某种含义,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约定,比如邮票倒贴表示“我很爱你,但不敢向你倾吐衷情”;邮票向右倾斜表示“我不再生你气了”;邮票向左倾斜表示“请你原谅我”;两枚邮票对贴表示“你要体谅我”;两枚邮票连着贴表示“能和你交朋友吗?”当然邮票的语言很丰富,有时候只凭着邮票的画面也能表达出某些意思。电影《邮缘》中就有一个故事情节,姐姐收到了朋友寄来的信,看到信封上的邮票,哭着就跑进屋了,原来两人有约定,一枚“双飞燕”邮票代表了“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枚“荷花”邮票代表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由于妈妈不慎将“双飞燕”弄坏,随便找了一枚邮票贴上,谁知后贴的邮票就是一枚“荷花”,闹了一场误会。

  几枚邮票,一只信封,一把邮戳,不经意的时候,记录下一个永恒的历史瞬间,带给一个人无尽的的追忆。就像前几天有朋友在网上展示的一枚20年前,儿子十八岁时的写给父亲的信封,那种甜蜜的回忆,是永远无法替代。一个朴实的实寄封,留给人们的何尝不是人间的亲情,见信如见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邮票贴的巧妙,何尝不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