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鉴别漆器真假的方法

  漆器自古以来就以财富、地位、权力的象征物出现,一度被统治阶级视作时髦之物。它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谓是收藏品中的佳品。漆器的制作分为制胎、上漆灰、髹漆(晾干之后反复髹漆)、抛光之后在进行各种彩绘、雕刻、镶嵌等工艺。总共分为彩绘、雕填、堆漆、填漆、嵌螺钿、抢金、犀皮、剔红、剔犀、百宝嵌等几十余种,从目前漆器销售市场来看,彩绘、雕填、嵌宝石和螺钿、剔红、剔犀占了绝大部分,在漆器的挑选上可以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1、看漆色

  漆器的表面髹涂的是从天然漆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它不仅抗潮、防腐、耐酸、耐热能够保护器物,而且还有美丽柔和的光泽来美化器物。它的本色是乳白黄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一经氧化就会越变越黑,“漆黑一片”一词即是只氧化后的生漆。因其天然生漆的局限和所长,促使它不得不与朱砂、银朱、石黄、钛白、酞菁蓝等颜料结合,有了这些彩漆,不仅可以平涂底色,而且还可以描绘花纹。天然生漆特有的可塑性和粘稠性,还可以把自然界中具有天然美的贝壳、玉石、金银、蛋壳等粘贴镶嵌于漆器上。天生的半透明、耐磨性更是使其能与金银箔、粉相罩染、套涂。所以先观察一件漆器的颜色是很必要的,所有的漆器产品外表都透着一股温润的光泽,很含蓄,看久了依然让眼睛很舒适。化学漆的光泽是很耀眼闪目的,而注漆产品的光泽十分暗淡,或者没有光泽。在朱漆的漆器中,如红漆雕填、彩绘,剔红、剔犀,器物表面的漆色是呈鲜艳的朱红色,因其掺加的是真正的朱砂,色泽有厚重、温暖之感。而仿品或造假的都是掺入猪血制成,这类器物的漆色为偏深的大红,色泽很薄。注漆器物则是偏紫红色,且颜色发灰发冷。镶嵌玉石螺钿的漆器除了要看漆色以外,还要对玉石的真假、螺钿的优劣有一定的了解,假的产品都是镶嵌的塑料或合成材料。

  2、闻气味

  大漆的成分有漆酚、漆酶、树胶质、水分及其他物质,所以在开始制作时就会伴随着大漆所固有的气味,一般在制作之初是有浓郁的酸香味,稍显刺鼻,待制成之后产品上的酸味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淡,与此同时有明显的树胶气味。一般新的漆器产品气味较重,年代久远的会很轻,甚至没有,这也是漆器鉴定年代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市面上销售的注漆和化学漆制成的漆器器物里外都会有很重的塑料气味,类似汽车轮胎的橡胶味,与天然漆散发的温和感觉的酸树胶味有很大的区别。

  3、掂重量

  漆器的胎质材料比较多样,有木胎、竹胎、皮胎、陶胎、脱胎及金属胎等等。北京地区以木胎和脱胎漆器比较常见,脱胎漆器中间是用麻、布的张力和漆的黏性层层相叠成胎。在选购漆器的时候可以用手掂器物的重量,木胎器物都有厚重的手感,具有一定重量。而脱胎器物是十分轻盈的,很大的器物都能轻松的单手拿起。而仿造漆器一般没有胎体,漆面之分,(不是在胎体上髹漆而成,是机器一次成型)较之木胎的又轻便许多,而对比脱胎则重不少。

  4、敲声音

  漆器的制作由于工序繁复,每一个步骤都面面俱到,所以一件成形的漆器工艺品是十分致密的,器物由里到外都看着非常缜密,拿在手上除了能感受重量以外还可以用手敲击器物表面的不同位置,听其发出的声响。纯手工制作的天然大漆制品,不管敲击器物的哪个位置,发出的声响大小、感觉都是一样的,有铛铛的、类似敲门的声音,说明整个器物是很匀称,密实的。而对比仿品和注漆产品,敲击时发出的声响会不均匀,会有器物壁空洞的感觉,声音不脆,很轻飘。

  虽然艺术品的价格差异较大,但是艺术品的定价还是有根据的。艺术品的价格从艺术品市场环境上讲是有根据的。中国艺术品近20年来其整体价格是上升的,即便刨除掉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因素,其升值空间也是全世界所有艺术品种类中升值最快捷的。

  在其升值背后,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受到否定和贬低,并且是我们自我进行的否定。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始复兴并受到人们的重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艺术品价值重新得到人们的认识。

  因此,传统文化回归是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艺术品价格的提高并不等于说艺术品必然会卖出高价。只有消费者负担得起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艺术品值钱了,但消费者没钱,那也只能是“有价无市”。正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才富裕起来的,其财富可以负担得起对艺术品的需求了。因此从宏观上讲,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是有依据的。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艺术品市场角度来讲,艺术品价格的确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艺术本无价,当我们谈论艺术品的定价问题时,实际上我们不是在谈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在谈艺术商品的“价格”。艺术品如果不用于交换,那么它可能只有价值,但不会涉及到价格。只有用于交换的艺术品才有定价问题。艺术商品也是商品,需要定制款式。从宏观角度讲,艺术商品的价格也应遵循一般商品定价的总规律,即价值决定价格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艺术商品的价格也是有其价值决定的,艺术商品的价格是价值在特定时空中的货币表现,艺术品价格取决于其供给与需求,并围绕着价值波动。只不过与一般商品相比,艺术品有很大的特殊性,其定价更加困难一些。

  困难主要源于:第一,艺术品的价值的多元性。艺术品既有审美价值,也有实用价值,文物艺术品还有历史价值等,而这些价值的发现和被认识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第二是因为除了价值本身外,还有很多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其他因素,其中有很多事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价值之外的因素有时候对艺术商品价格的影响还非常大。因此,艺术品价格确定起来比一般商品要难,而且有时候价格偏离价值的幅度比较大。有些艺术品由于其艺术价值尚未被认知,它的价格可能会很低。当的价值被发现后,价格会上升。

  除了以上选购漆器优劣的方法外,还能从做工的精细程度,器表装饰的自然程度,产品来源等方面对漆器的选购引以为鉴。

  漆器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清代诗人袁枚曾以“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概括了漆器夺目的视觉之美,而漆器能耐千年不朽,能容百年寂寞的品质,又颇浸渍了一重“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东方艺术精神。纵观近几年的拍卖市场,漆器的拍卖是日渐升温,尤其是漆器家具和文玩类漆艺作品受到青睐。相较于绘画等其他艺术品,收藏当代传统工艺品的风险更小,价格相对实惠,只要是正规的渠道购买,基本上都为真品。而且传统工艺品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它拥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值得收藏的上品。

  艺术品的定价体系和交易机制主要有三种。最原始的定价和交易模式是卖方单方定价制。据说郑板桥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给自己作品“明码标价”的人,他在1759年制定了自己的“笔榜”,按尺论价。这就是后来书画价格的“润格”。这种方式在民国时期比较流行,齐白石先生也采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的作品定价。这种方式在今天仍然存在,尤其是被艺术家自己所采用。第二种定价和交易模式是买卖双方议价。画廊和艺术品博览会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艺术品虽然也有卖方的标价,但一般允许买方讨价还价。第三种定价和交易模式是买方集体竞价。拍卖行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即由多个买家竞价,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来选择买受人和成交。刚才我们提高的“文交所”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属于买方竞价模式。

  有句俗语叫“买的没有卖的精”,但是这中说法在艺术品市场行不通。就艺术商品的买卖双方而言,买方在确定艺术商品的价格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当今艺术市场上的买家并不全都是“收藏家”,出于投资目的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我们会不加区分一概称为“藏家”。就前面讲得卖方单方定价、买卖双方议价与拍卖行竞价三种定价模式相比较而言,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定价是最适合艺术品的定价机制。因为艺术品的个性化特征,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因此采用比较法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