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漆器真假该如何鉴别?

  因为材质的原因,传世的漆器几乎都是明清以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有款识,是藏家辨伪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不同时代漆器的款识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包括落款的位置、排列、字体等,结合真品的款识加以比较,就可以辨别出伪款。经伪刻或改刻的款识总会留下些许疏漏,或是器具风格特点与款识不一致,或留有修补过的痕迹,漆色新旧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漆器改款之风自古就有,就漆器本身还得区别对待。

  二、辨断纹识伪

  说起古旧漆器,许多行内人都知道要看断纹,当然辨别漆器是一定要看断纹的,但有断纹的却不一定都是古旧漆器。漆器断纹有许多种,但常见的大体就两种。一种是细碎断纹,像人的手掌皱纹,故称手皱断,又谓之牛毛断。有这种断纹的木胎漆器,木质的纹理已经深入漆表,是随岁月流逝逐渐产生的,人工无法仿制。第二种断纹就像蛇腹上的横断纹,所以称蛇腹断。漆器中这种断纹较多,无论年代远近,而且可以伪制后仿。

  三、辨漆色识伪

  漆色是鉴别漆器的重要参照,不同时期的漆器,其颜色上有着不小的差别。年代远的漆器漆色发暗,漆表有润光,显得沉默稳重,新仿的漆器颜色鲜艳,火光很盛,有些刺眼。就现存的常见漆器来说,宋代的漆器多黑无光,颜色像木炭;明代雕漆漆器中有黑色、红紫色,里面都是黑漆,有光亮,明代的剔红器,红色都发紫;清代漆器颜色较前鲜亮,红色不再发紫。

  四、辨气味识伪

  气味也是判断漆器新老的又一标准。一般说来,年代久远的漆器,其自身的气味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挥发,新仿的漆器就算其造型、漆色、断纹都很逼真,但漆的气味却不容易一下子散去。如果一件漆器肉眼看不出问题,不妨闻一闻,若有许多使人混淆不清的气味,这样的仿品貌似陈旧,但收藏者大可直接放弃。因为这类东西即使是真的,也多品相奇差,收藏价值不高。

  五、辨硬度识伪

  漆器制作完成后,都需要阴干,脱去多余的水分。经过长年的使用和摆放,漆器会变得越来越干燥结实,比较而言,老漆器总比新的硬。

  一:错把木材俗称当学名。

  所谓俗称,也就是不规范名称。木材的俗称往往代表了木材某些特征,有的木材有许多特征因而就可能有许多俗称(也就是说同一种木材有许多叫法),这些俗称分别代表某些木材的不同特征。在某些木材刚进入国内时,木材经销商因不明其真正的学名时,为了便于推广而根据其特征命名,只要不是为了获取暴利而特别加以美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给木材起名的主观目的如何,都可能会误导广大消费者,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商人利用于欺骗消费者。

  二:国标红木才是好木材。

  2000年0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红木的国标标准,将红木定义为5属8类。但事实上,国标红木只是深色名贵硬木中的一部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品质优越的木种没有被归入国标红木。比如,市场俗称的小叶红檀(学名红铁木豆),该木种不论从密度还是纹理等特性分析,都远优秀于所有花梨木和非洲鸡翅木,甚至可以与部分酸枝木PK,十多年来始终备受欢迎,市场价值也远高于许多国标红木。所以,买红木家具时如果只是考虑使用价值,就不必太在意是不是国标红木。只要木头的密度、纹理和颜色满意,价格适合就行。当然如果是想收藏的话,就另当别论。

  三:好的木头做出来就是好家具。

  这要从选料和工艺两方面谈起。再好的木头都有白边,有的木头的白边特会长虫,比如红酸枝和部分密度较低的黑酸枝,这些木头虽然高级,但因为贵,很多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把白边也用了上去,这样的家具不仅仅会长虫,时间久了白边调色的部分还会褪色,变得惨不忍睹,买这种家具还不如买档次低些但选料好的。从加工工艺看,如果木头没有经过烘干处理,容易出现收缩、变形和开裂,不少工厂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益,木材不经过烘干就做出来了,这样即使木头再好家具的质量也不好。当然加工的工艺水平,比如木工接榫、打磨雕花等等,也是影响家具品质的要素。所以,买高档红木家具不要以为贵的就是好的。

  四:以为最贵的就是最好的。

  虽然任何商品的价格是基于基础上,但并一定是价值的真正体现,有些商品在市场的疯狂追捧下,自然会出现价格远离价值的现象,而有些商品尽管品质更好却往往被忽略,这种商品的价格才是价值的真正体现。红木材料更是如此,比如黑酸枝中的东非黑黄檀,该木种在八种黑酸枝中品质最好,气干密度达1.33,是卢氏黑黄檀的一点三倍。而且纹理特性、干缩性也比卢氏黑黄檀好,但由于木材中心严重腐烂,而且外形多为梅花状,出材率太低,导致工厂不愿加工,市场的认知度很低。再加上没有人为炒作,所以木材的价格合理,产品价格仅为卢氏黑黄檀的三分之二左右。所以,买红木家具不要盲目跟风追高,而要买性价比更合理的,升值空间更大的木种,因为是金子总要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