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了解清蟠龙邮票

  清蟠龙邮票是1896年3月20日大清邮局脱离海关正式开办“大清国邮政”以来,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蟠龙”指以“团花曲蟠”的形式,呈圆形模样的“团龙”。蟠龙邮票画面的整体布局采用了满满堂堂、中心取圆、局部透白、四角衬花的传统技法,即先在整个画面的构图中心打出“米字格”的骨线,然后以四角为旁衬,突出中心的“团龙”。

  日本版

  清蟠龙邮票是1896年3月20日大清邮局脱离海关正式开办“大清国邮政”以来,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蟠龙”指以“团花曲蟠”的形式,呈圆形模样的“团龙”。蟠龙邮票画面的整体布局采用了满满堂堂、中心取圆、局部透白、四角衬花的传统技法,即先在整个画面的构图中心打出“米字格”的骨线,然后以四角为旁衬,突出中心的“团龙”。1898年起,大清邮政局委托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分别印制了两种版次的雕刻版蟠龙邮票,总称伦敦版蟠龙邮票。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

  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邮政仍由外国势力把持,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决定在大清邮政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有3分、1元、2元、5元四种,作为邮资凭证,运往福州邮局,于1月30日起出售使用。

  这种加盖邮票在福州一经发售,不到三天,便訾议四起,福建省交通司致电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北京帛黎总办所定加印‘临时中立,字样邮票,已发闽行用,经本司再三商请闽邮务卜总办将该票设法收回,暂缓行用。”并指出邮票发行“事关民国主权,请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与帛黎交涉,今后邮票发行不必由邮务总办经办。”因在邮票上出现了“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字样,极为不妥。1912年2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交通二部电令停止使用。帛黎不得不下令,已收到“临时中立”邮票的各处邮局,将该票暂予封存,停止发售。

  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

  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笼罩着帝国主义的干涉,列强的炮舰游弋于长江流域。革命党人屈服帝国主义的压力,达成南北协议:“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迫使清帝退位,革命党人就同意让出政权。”1912年2月12日,无望的清帝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继位。就在孙中山提出辞职的同一天,英国、德国、日本三国驻南京领事,奉命到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维持中国邮政的现状,制止福建等省军政府对邮政和邮票的变革。为此,孙中山立刻电令袁世凯要在邮票上只加印“中华民国”4个字。而袁世凯表面上答应,却又在原来横列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又竖列补盖了“中华民国”字样,成了印有十字交叉的“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由邮政总局驻上海邮政供应处负责加盖,实际仍交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承印,所盖原票是清代伦敦版蟠龙无水印邮票和伦敦版欠资邮票,运往汉口、南京、长沙等地邮局。出售后引起老百姓的极端不满,这是侵害中国的主权问题。孙中山得知后,十分气愤,立即致电袁世凯,命令邮票上不准有“临时中立”字样,只能加盖“中华民国”4个字。在孙中山的斥责下,3月23日,由帛黎通令各邮区,停发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将业已发出之该项邮票扫数收回”。

  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平正式就职。在袁世凯的庇护下,帛黎仍是中国邮政的当然“总办”,他自然也就改变了对中华民国的立场,他指示驻上海邮政供应处,将库存清代邮票都加盖正式国名“中华民国”。除海关造册处加盖的以外,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和英国华德路公司所加盖。加盖“中华民国”邮票分三组,分别以不同的加盖字体特征命名,分加盖宋体字、加盖宋体大“国”字、加盖楷体“中华民国”邮票。后来,销售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直到1914年3月31日方才停止。